English

重庆:地票交易敲响第一槌

2008-12-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国圣 我有话说

12月4日,一家企业的负责人正在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举行的首场交易会上竞拍。

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12月4日,我国第一家农村土地

交易所――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挂牌成立。成立仪式后,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举行了首场农村土地交易会,以拍卖方式进行了全国第一宗地票交易。经过10家竞买单位轮番竞价,面积分别为300亩和800亩的两宗乡镇复垦地的地票,均以每亩超过8万元的价格成交,地票交易大大提升了农村土地的市场价值。

设立农村土地交易所,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现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是重庆市改革完善城乡建设用地管理制度、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创新。专家认为,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及其地票交易制度,将有力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服务

据了解,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由重庆市政府出资5000万元作为注册资本金,系非营利性事业法人机构,但实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交易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设立完善的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的法人治理结构。交易所的职能是建立农村土地交易信息库,发布交易信息,提供交易场所,办理交易事务。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主要从事地票交易,同时作为一个交易平台,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服务。

重庆市委、市政府设立农村土地交易所的构想,得到了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的肯定。2008年6月下旬,国家调研组来渝调研,肯定了重庆市的筹建基本方案,明确表示支持设立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探索开展地宗交易和指标交易,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土地交易市场。8月上旬,国土资源部与重庆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重庆探索土地利用新机制和耕地保护新模式。国土资源部还认真研究交易所制度设计的最后方案,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为加强监督管理,重庆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农村土地交易所监督管理委员会。交易所将在这个委员会的领导下工作,并接受市国土、农业、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12月1日,经重庆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暂行办法》对农村土地交易所的交易内容、交易方式、交易管理等几个环节作了尽可能详细的规定,是规范交易所运行的制度性文件。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表示,通过试行完善后,《暂行办法》有可能通过重庆市人大立法,成为地方性法规。

地票须符合两前提、经过四环节,并接受总量计划调控

在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交易的“地票”,是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指标。地票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过复垦并经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产生的指标。

根据《暂行办法》规定,地票的产生必须符合两个前提条件,经过四个环节。两个前提条件包括:凡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耕地复垦,必须经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成员代表同意,防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受到损害;凡是农户申请宅基地复垦,必须有其他稳定居所,有稳定生活来源,而且有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复垦的书面材料,避免宅基地复垦交易后出现农民生活困难、流离失所的问题。四个环节依次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规划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经市政府审批后实施;由农村土地权利人向区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复垦立项申请,经批准后复垦所立项的土地;土地复垦完毕后,复垦方向区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农村土地复垦质量验收申请;区县验收合格后,向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确认,并由后者核发地票。

为了与现有国有土地管理制度衔接,重庆市政府对地票交易总量实行计划调控。根据年度用地计划、复垦土地规模和经营性用地需求情况,合理确定每年度的地票交易量。购得的地票可以纳入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增加等量城镇建设用地,并在实际使用时冲抵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

《暂行办法》在交易过程的几个重要环节,都对依法保障农民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作了周密的设计和规定。在收益分配环节规定,根据不同形式的农村土地使用权交易,按不同比例在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分配收益。其中,耕地、林地的承包经营权交易收益,全部归农民家庭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的土地收益,主要用于农民社会保障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

地票交易将产生四方面积极作用

重庆市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认为,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的建立,是重庆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举措,地票交易制度作为其中的重大创新,将产生四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促进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确保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总量不减少。地票交易制度保证了“先造地后用地”,先把农村建设用地转化成耕地后,才在城市新增建设用地。与现有“先占后补”的挂钩模式相比,它对耕地的保护力度更大,保护效果更好。以重庆为例,目前重庆农村人均生活用地超过250平方米,城市人均用地只有80余平方米,一个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就可以节约170平方米左右的建设用地。重庆现有农村户籍人口为2300万,如果其中1000万人转移进入城镇,就可节约17亿平方米建设用地,相当于增加250余万亩耕地。

土地以地票形式通过土地交易所公开交易,实现远距离、大范围的置换,盘活农村地区闲置的建设用地资源,提升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土地价值,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利于实现城市反哺农村、发达地区支持落后地区发展的目的。

地票交易不改变土地权属,不改变现行土地制度,同时兼顾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利益,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巩固完善,依法保障农民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通过远距离、大范围的优化配置,使固化的土地资源转化为可流动的资本,有利于活跃城乡要素市场,完善城乡现代市场体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