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红军村”里一家亲

2008-12-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昆 柳霞 通讯员 李静 我有话说
广西田东县百谷村,这是一个在百色起义中写下光辉篇章的小村庄,全村86户人家,共有85户131人参加赤卫队和红军,人们把它称为“红军村”;这又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庄,壮族人口占93%,壮、汉两个民族和睦共处、共同致富,成为半个世纪以来广西各民族同心同力谋发展的缩影。

大家都是一家人

初冬日暖,记者一行来到红军村。远远地,就看到矗立在村口的大理石牌坊,“百谷红军村”几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穿过牌坊一眼望去,水泥大道上到处都晒着刚打下的谷子,黄灿灿的一片――真是名副其实的“百谷村”。

收完稻谷的百谷村人却没有闲下来,又忙着利用冬闲田种植番茄、青椒、黄瓜、白菜等,到处是一派忙碌的景象。百谷村是田东县最早种植冬菜的村庄之一,如今,村里的蔬菜远销大江南北、全国各地。

带领少数民族群众共同致富是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之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又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的持续发展。深谙此理的百谷村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结合依托地处县城郊区的优势,带领村民走上了“稳定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的路子。

打米机在皮带的带动下飞速运转,白花花的大米从机器的一端吐出,另一端的米糠在出口处四处飞舞。躲在打米机后的村民陆学文朝记者笑了笑,在村民的帮助下,这位身残志坚的壮家汉子在自家楼房里安装机器加工大米,年收入几万元。

农村经济的发展少不了带头人。百谷村着力“把中心农户培养成为强人,把骨干农民培养成为能人,把普通群众培养成为新人,把强人和能人培养成为党员和村干”,培养了一大批增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大家都是一家人”成了百谷村民的口头禅。

走进宣传文化中心户韦海莲的家,最引人注目的是客厅里大书架上立满的各式书籍。走上致富道路上的她没有忘记村内的其他村民,自费买了许多书籍、订阅报纸供村民借阅,家里的100多本书都被村民们翻得卷了边。

开旅馆、开饮食店、发展运输……百谷村已有800多人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占全村劳动力的90%以上,2007年农民纯收入近4000元。

文明春风传四方

富而思文、富而思乐。富裕起来的百谷村人不断思索如何丰富文化生活,用文化的力量促进民族和谐发展。

一声枪响,红军村里的龙舟队又开始训练了。只见龙舟飞快地向前驶去,坐在两侧的人则低着头,用尽全力划桨,嘴里还不时发出“嘿嘿嘿”的声音,船旁激起水花一片片,岸上村民的加油声不绝于耳。

百谷村党支部书记、红军后代韦应念告诉记者:“每一年端午节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红军村会联合周边村举行龙舟大赛,以增强村与村、民族与民族间的交流。”

“跟着小平闹革命,拿起刀枪斗劣绅;右江大地风雷起,壮乡来了红七军;老区不忘好儿子,时刻怀念在心田……”一阵整齐而嘹亮的歌声传来,循声而去,原来是村里的老年合唱团正在排练。

壮族老人韦世妹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她告诉记者:“在村里,人们最爱唱的歌曲就是当年红军留下的‘红军歌’,百谷村人的红军情结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今年春节期间合唱团还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更激发了我们团结向上的精神。”

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唱响红色民族文化。这群老歌手举行的“演唱会”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听众――既有前来百色革命老区接受传统教育的党员,也有趁着农闲前来的乡里乡亲,还有利用假期特地从外地过来的青年学生。

“革命老区的人民就是不一样,他们生活态度很乐观、团结一心,与他们聊天时都能感觉到身上的红军精神。”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系学生第二党支部预备党员黄露珠如是说。

如今,百谷村内建有红军陈列室、红军学校、红军纪念碑、红军桥等设施,成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加快民族团结进步、增进民族间友谊长存,创造了良好的文化和宣传氛围。

多年来,全村无刑事案件发生,村民讲法、守法,互相尊重,一批又一批“五星级”文明户、“遵纪守法光荣户”纷纷涌现。

民族团结之花遍地开

各民族亲如一家的红军村映射着广西民族团结的和谐景象,八桂大地处处盛开着民族团结的花朵。

作为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拥有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在全自治区5002万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8.5%,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3%。

“广西50年和谐稳定发展的基本经验就是,民族团结的思想深入八桂各族群众心中,全区上下形成了少数民族与汉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浓厚氛围。”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说。

龙胜各族自治县建立50多年来,各民族之间没发生过一次大的纠纷,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促进了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全县上下携手开发的旅游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仅今年1-10月份,共接待中外游客86万人次,实现旅游营业收入52961万元。

壮族山歌的优美委婉、侗族建筑的神奇独特、京族哈节的丰富内涵……灿烂的民族文化让广西变得丰富多彩。广西积极利用民族特色文化,推进文化产业的开发与利用,以此来推动各少数民族的长远发展。

在广西南丹县,生活着瑶族的一个分支白裤瑶。每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都值得尊重,为了让人口不足3万的白裤瑶不至消失,广西建立了白裤瑶生态博物馆。白裤瑶姑娘黎夏是博物馆的讲解员,她说:“博物馆的建立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村民的收入增加了,对外界的了解也更多,提高了本民族的自信心。”如今,广西已有10个这样的民族生态博物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