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荆门:循环经济成为金字招牌

2008-12-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夏斐 通讯员 欧晓平 我有话说
本报荆门12月8日电荆门是湖北省唯一的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近年来,这个城市充分利用这个“金字招牌”,抢抓机遇,大胆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条用循环经济促进荆门开放崛起的科学发展之路。

荆门市委书记傅德辉日前对记者说,“发展循环经济是从荆门特殊的市情出发作出的现实选择”。“十五”期末,荆

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居全省市州之首,二氧化硫、COD排放总量位居全省市州前列。为此,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把循环经济作为新一轮发展总抓手的战略思路。

荆门市以集约集群为目标,培育和发展循环工业,打造六大“百亿产业”。以绿色环保为方向,培育和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资源的再循环、再利用、再增值;以生态资源为依托,培育和发展生态旅游业,实现生态环境与文化旅游业的良性互动。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6条首尾相联、共生耦合的生态产业链。即:围绕粉煤灰的再利用,形成了新型建材、造纸和水泥掺合料的综合利用产业链;围绕石化、药化的废气、废渣的再利用,形成了化工产品深度开发产业链;围绕磷矿和煤矿资源的有效利用,形成了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围绕农产品开发利用,形成了以农业种植板块和养殖小区为基础、以食品加工和精细化工为方向的工农业间循环产业链;围绕农业内部资源再循环,形成了以农村沼气建设为重点,种植―养殖―沼气―肥料―种植一体化的立体生态型产业链;围绕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了生态资源开发、农产品加工、农家乐休闲联动发展的循环产业链。通过循环产业链的建立,促进了全市产业链条的延伸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于是,2007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比“十五”末下降9.7%和13.1%;二氧化硫和COD排放量分别比“十五”末下降6.6%和3.3%。全市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290余万吨,实现产值25亿多元,综合利用率达到75%。农业循环示范园建设迈出可喜步伐。沙洋县高阳镇垢冢村养牛示范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协会)”的方式发展养牛业,牛粪入沼气池或种植双孢菇,种菇后废料和沼渣用于肥田。仅发展循环经济一项,户平增收近7000元。

荆门鼓励和引导企业推行清洁生产,追求“绿色产值”。适应市场需求,生产“绿色产品”;综合利用资源,增加“绿色利润”。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项目,目前已有一大批企业在内部“小循环”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大企业荆门石化形成了利用硫化氢酸性气、低压瓦斯火炬气、工业余热等5条内部循环链,每年不仅为企业带来近3亿元的经济效益,外排废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也由原来的每立方米10000毫克降到了300毫克。荆门热电厂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排放治理,新鲜水取用量由原来的每年2800万吨下降到目前的1500万吨左右,废水达标排放率95%以上,每年减少粉尘排放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9000吨。2007年,全市各类企业通过上循环经济项目,建立内部循环链,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12亿元。

“实践者受益、使用者付费、污染者受罚”。荆门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从今年开始,荆门市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作为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并从科技“三项经费”中拿出三分之一以上资金用于支持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发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大排污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的征收力度,主要用于污染减排和矿山生态恢复治理项目的实施。积极落实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对未列入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减免税目录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在地方留成的税收资金中按一定比例返还给企业。同时,建立和完善了循环经济项目审批、征地、规划、环评、注册等前期工作手续办理的“绿色通道”。

[值班总编推荐] 维护教育公平需要久久为功

[值班总编推荐]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值班总编推荐] 【院士谈科技自立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