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四个一”培养创新型人才

2008-12-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周伟 我有话说
“开展一项计划”、“设立一个基金”、“建设一个基地”、“推广一项赛事”,这是南京师范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举措,被该校党委书记文晓明概括为“四个一”。通过这“四个一”,该校探索出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一项计划――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刚入学,南京师范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生小顾就已经开始琢磨着“忙科研”了。“听说学校里有专项经费资助本科生研究自己喜欢的课题,还有老师指导,多让人心动啊!”在南京师大,很多学生都像小顾一样迫切想要申请项目,他们申请的项目就归属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5年起,南京师范大学就将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作为教学工作的一大重点。据该校教务处副处长王源远介绍,近年来,该校已拿出200多万元专项经费资助大学生开展科研活动,迄今为止共资助学生科研项目600多个。

“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既能充分利用优质师资,为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创建一个科研平台,又能增强师生间的交流合作,达到科研反哺教学的目的,还能整合教学资源,合理利用各类科研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可谓一举多得!”王源远副处长还表示,该校将进一步增加资助经费,让这一计划惠及更多学生。

一个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走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特区’新路”。在南京师范大学数科院的教学楼前,这样一条标语非常吸引人的眼球。该校数科院就是“教学特区”之一,该学院坚持让学科带头人走进本科班课堂,实行专业主干课程“双讲制”,即学科带头人和专职教师同时施教,此外还实行“主要课程适当前移制”,学生们大一、大二就要完成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从而保证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科研实训、社会实践、生涯规划、职业设计等“菜单式拓展”,成为该校有名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这样别有新意的“教学特区”只是南京师范大学众多人才培养创新体系中的一个。近年来,该校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管理机制等方面开展试验,建成了各具特色优势的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基地。

该校外国语学院冲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重点建设的品牌学科进行整合,形成了英、法、意、日四国语言教育的亮点;另一品牌学科意大利语实行了“跨实体联合培养”模式。该校教科院一直承担着教育部教育课程改革、中国农村教育状况调查等一系列重大科研课题,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连续6年利用假期深入中西部地区,与社会边缘人、城市弱势群体对话,写出了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城市灰色家庭、农民工子弟教育等数百万字的调查报告。

一个基金――大学生科学基金

从2000年开始,南京师范大学爱发明、爱创造的学生就有了一个自己的“小金库”――“南京师范大学学生科学基金”。据该校团委副书记薛枫介绍,“南京师范大学学生科学基金”以两年一个周期进行申报,专门对一些“成长性好”、“优中选优”的学生科研课题、创业项目进行“追加投资”。

很多优秀的学生科研项目,原本是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立项项目,由于表现突出,便进一步得到了“南京师范大学学生科学基金”的支持。在科学基金锦上添花的浇灌下,这些项目迅速成长,结出累累硕果,截至目前,“南京师范大学学生科学基金”已累计资助各类研究课题、创业项目200多个,投入资金近200万元。

一项赛事――“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直是高校科研水平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展示舞台,也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成果的交流窗口。近年来,南京师范大学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屡创佳绩,共获4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和6个三等奖。

“挑战杯”在南京师范大学已不再是一门竞赛,从指导选题到资助立项,从项目培养到模拟答辩,已成为该校教育的一部分。该校高度重视“挑战杯”赛前准备工作,尤其注重学生科研的导师队伍建设。从选题确立的初始阶段开始,导师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不厌其烦地为学生解决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并启发他们独立思考。

通过一系列的创新训练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自2003年以来,该校本科生的各项创新成果多次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国际大学生数模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竞赛一等奖、全国机械创新大赛一等奖等,许多成果被企业看中。同时,一些优秀的创新人才也脱颖而出,该校商学院学生韩淼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韩淼在本科期间两夺“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研究生二年级时,她又成为“赢在中国”108强中唯一一名在校学生选手。

“一项计划”、“一个基地”、“一个基金”、“一项赛事”,相互支持,紧密相连,自成体系。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宋永忠总结说,基地是依托,计划是导向,基金是助推器,赛事是练兵场,“四个模块共同构成了一个马力十足的创新人才加工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