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英雄有个温暖的“后方”

2008-12-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钱建强 我有话说
见义勇为的山东农民仇文才,因负伤致残、生活潦倒,近日流落济南街头乞讨。媒体的介入使仇文才的问题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关注,相关待遇问题也随之解决。

勇士仇文才的生活终于有了着落,值得欣慰。但回望从勇士到乞丐的这段令人心酸的往事,我们又不得不忧虑:还有多少“仇文才”付出鲜血却遭遇尴尬?又有多少得到

补偿、安享生活?

我们不知道仇文才艰苦生活的重重细节,但6年间他辗转相关部门的经历令人印象深刻。2002年,仇文才勇斗歹徒负伤后,虽得到若干奖金,但3万多元的的医疗费依然使他陷入窘境。此后,他遍访县、市、省相关部门,申请抚恤、补助和救济,但结果不是杳无音讯,就是得到“从来没办理过此类事项”的答复。即使在相关部门作出批示的情况下,救济的落实也困难重重,直让勇士感叹“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

这6年的奔波之苦,暴露了相关部门缺乏行政效率、缺少有效救助机制的问题。英雄流血之后,医疗康复如何安排?抚恤补助该有多少?公共财政如何支持?若有牺牲,家属如何安顿?具体操作由谁负责?……这些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决定了见义勇为者的境遇,也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道德风尚。英雄“流血又流泪”,是个人际遇的不公,也是社会的不幸。英雄们的“伤心事”,关系重大,不可不察。

目前,很多地方如北京、山东、四川、重庆等省市区,都有相应的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的条例,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不少地方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也没有明确的经费支持和责任部门。而在全国范围内,关于见义勇为的问题,更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和制度安排。于是,每当我们读到见义勇为的故事时,都不得不为英雄后来的境遇担忧一番。像仇文才一样,许多见义勇为的英雄都没有通过正常的制度通道,及时获得应有的优抚,而往往是在媒体关注之后,才得到迟来的补偿。仇文才说,自己的问题算是解决了,但他盼望着国家能出台专门的规定,帮助更多见义勇为的人,而不必像他那样“特事特办”。英雄的盼望,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当英雄见义勇为、冲锋在前时,全社会都应该成为他们温暖的“后方”。这个“后方”里面,既要有政府方面普惠性的救济体系,又要有社会方面多种多样的关怀。在前者,制度的建设、经费的落实、责任的到位等,都要及时跟上;在后者,应允许并鼓励社会各种力量,建立相关组织机构,投入到关爱的队伍中来。温暖我们的英雄,就是温暖我们每一个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