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一部历史著作的获奖看欧洲

2008-12-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李力 我有话说
欧盟冬季首脑会议刚刚落下帷幕,会议涉及的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和《里斯本条约》等问题仍在被各界热议,相比之下,峰会期间的另一则新闻却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本次首脑会议开幕前一天,欧盟三大主要机构领导人,欧委会主席巴罗佐、外交和安全事务高级代表索拉纳和欧洲议会议长珀特林在布鲁塞尔将“2008年欧洲图书奖”授
予了英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TonyJudt)的作品《战后欧洲史:自1945年以来》。这本历史著作的获奖为我们观察当代欧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与美国、英国和德国等西方知名国家图书奖不同,欧盟层面的“超国家级”图书大奖尚属新鲜事物。 2007 年为纪念《罗马条约》签署50周年,“欧洲图书奖”应运而生。2005年底,比利时时任首相伏思达在欧洲制宪进程遭受巨大挫折之后,出版了自己不足百页的新书《欧洲合众国》,旗帜鲜明地呼吁加速一体化建设,成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这种敢领时代之先的勇气,让他摘得了首届“欧洲图书奖”桂冠。该奖项的正式设立表明,怀抱一体化理想的欧洲政治精英们,已经把推广“欧洲价值”和“欧洲精神”、增进民众对欧盟的文化认同作为新的使命。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为解决现实难题提供借鉴,早已成为中外各国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2005年,法国与荷兰民众否决《欧盟宪法条约》后,欧洲一体化建设遭遇空前危机,民众对欧盟建设的热情减退。同年10月,英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的《战后欧洲史:自1945年以来》一书问世,作者把1945年至2005年的欧洲作为研究切入点,以罕见的地理和社会跨度,部分再现了欧洲大陆在战争废墟上逐步重建,并走上联合自强之路的历史。比利时前首相伏思达在“欧洲图书奖”颁奖仪式后表示,希望即将参加《里斯本条约》公投的爱尔兰民众,能够在读过这本书后为欧洲的未来投下支持的一票。

正如托尼・朱特所说的那样,“当代欧洲民众并不需要别人告诉他们欧洲出了什么问题,他们关心的是怎样解决问题,他们想知道欧洲如何战胜了自己的过去”。《战后欧洲史:自1945年以来》出版后,立即受到了评论界的追捧,迅速跻身《纽约时报书评》2005年十佳图书,荣获2006年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亚瑟・罗斯图书奖,并进入了 2006 年普利策奖最佳非小说类图书候选名单。

从托尼・朱特获得的诸多殊荣中,人们不难发现,这位英国历史学家在美国的知名度似乎比在欧洲高得多。实际上,“伦敦出生、英法求学、美国定居”,已经成为托尼・朱特的身份标签。作为纽约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他经常在《纽约时报》、《纽约书评》和《新共和》杂志等美国极具影响的刊物上发表时评,并以尖锐的自由主义批评文风成为在美国备受尊重的知识分子。

耐人寻味的是,在12月10日的“欧洲图书奖”颁奖仪式上,尽管欧盟三大机构的领导人均赶来捧场,但作为获奖者的托尼・朱特却未与会,只是从纽约的家中传来了一段录像。不过,这并没有妨碍评审委员会给予他的作品极高评价,强调《战后欧洲史:自1945年以来》一书为“增进北美对欧洲的理解做出了突出贡献”。由此可见,当代欧洲已是多么在意自己在美国的形象了。

(本报布鲁塞尔12月15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