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电话的变迁

2008-12-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龚达才(原邮电部邮政司司长) 我有话说
改革开放初期,城乡电话安装普遍紧张,到处告急。 1 979 年1 0 月1 3 日至1 5 日,北京市粮食研究所因为装不上电话,连续三天在北京日报上刊登“紧急通知”。11月29日,光明日报为此发表题为《从一个科研所安不上电话说起》的文章,其中说:“科研所连个电话都安不上,还谈什么科研?”我当时在原邮电部政研室工作,读到这篇文章
,心里不是滋味,于是写了题为《城市电话建设为何这样慢?――有感于〈从一个科研所安不上电话说起〉》的文章,登在了1980年10月21日的《光明日报》上。这个时候,全国电话机仅有420万部,城市电话每百人还不到半部,农村电话更少得可怜。

通信是对外开放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先把通讯搞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邮电通信设施比较落后,要大力加强邮电通信建设。1983年1月20日,我以笔名郑雁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全国二百多农户自费装上了电话机》的消息,编辑同志还特地配发了题为《一个喜人的消息》的编后语,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曾经是五十年代我国农民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憧憬。如今,农村已有了电灯、电视机,楼房也在不断地盖着,农民家里又开始装上电话机了,当年的憧憬正在逐步变成现实,这是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出现的喜人景象。”

这个消息见报时,我的老家浙江省江山县上余乡黄陈村还没有一部电话。记得1975年1月下旬,我和妻子登记结婚,订了车票,准备一起回老家看望父母过春节。由于老家不通电话,就到北京电报大楼发了份电报。没料到很快接到通知,说电路阻断了,电报无法传到,只能退还四角钱的电报费。没办法,我们俩坐火车赶回了家,家里还不知道,倒是给了父母一个意外的惊喜。

改革开放30年来,城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在今年9月24日的《光明日报》上又读到一篇报道,说在青海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都安装上了卫星电话,这真了不起,可以帮助当地牧民解决不少问题。这样的大变化还发生在我的身边。且不说我一家四口安装了3部固定电话,有4部手机(我和夫人、儿子儿媳每人1部),老家侄子家中也早就装上了电话,而且全村几乎户户都装上了,手机用户也在不断地增多。不久前,七旬老哥用新买的手机给我打来电话,说祖传老屋已经被拆,正在平整地基,全村统一规划,家家都要盖三层楼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本报记者王国平采访整理)

作者小传:龚达才,1944年生,1969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高级工程师,历任原邮电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邮政司司长和中国集邮总公司党委书记等职。曾参与我国许多纪特邮票发行的决策和研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