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人知识 育人谋生

2008-12-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练玉春 我有话说

人称“教育书记”的广东省中山市委书记陈根楷曾经问市教育局局长:“什么是教育?”教育局长说:“这是一篇博士论文的题目。”市委书记说:“教育,就是教给学生知识,让他们学会谋生!”这是一种朴素朴实的教育观,这种教育观一旦被努力实践,对于社会普通大众、对于教育落实其基本责任,无疑是有力的扶持。

如今,人们对于教育的热情,往往与“升学”、“高考”、“就业”等关系到家庭个人切身利益的字眼捆绑在一起,大家每每齐声指点的也大多围绕于此。

而其实,对于一个国家的教育大局而言,教育的使命很实在、很基本――教给每个孩子知识,尤其当他们居住在偏僻的乡村山林;以此基本的知识为基础,培育他们谋生的能力,即使他们只是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

最近,记者到广西壮族自治区采访当地“两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攻坚落实情况,到广东省采访当地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情况。教育界多年来埋头教育、完善落实教育的基本责任使命,给人印象深刻。

广西:“两基”写下不朽篇章

让山区孩子走进美丽课堂

课间,刚上一年级的女孩子方茂和自己的同学们有板有眼地玩着呼啦圈。身后一群高年级的女同学在跳绳,时不时窜出来的几只皮球是另外几群男孩子们踢过来的。阳光很好,教学楼和嵌砖的操场漂亮结实,国旗高高飘扬,孩子们身后是一簇簇广西特有的那种一峰独秀的青山。

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硕龙镇隘江村完小常见的景象。但是,对于从教已经32年、在隘江村完小当校长21年的陈汉文来说,这个景象在几年前并不多见。在20多年前他刚来到这个学校时,校园到处是乱石岗,杂草丛生,校舍破败不堪,6个教学班却只有4间教室。

“两基工程”的展开给学校带来了机遇,随着各项投入的落实,如今的隘江村完小占地6400平方米,两栋教学楼面积1099平方米,学校所在村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在校学生巩固率达到100%。

年轻老师给自己的职业打90分

黄宏套,2007年毕业于广西民族大学,现在是德保县足荣中学这个乡镇中学的生物老师。他住在学校分配给他的单身宿舍里,一间20平方米的卧室,一个15平方米的小院子被充当为厨房,房子虽然很旧了,但是足够用。每月工资1000多元、花费又很少,这让黄宏套可以按计划攒钱来实现个人的生活梦想。

这种生活,这样的职业,让年轻的黄宏套很满意,当被问起对自己的职业是否满意,他虽然有些害羞,还是肯定地说:“我打90分!”

这种满意度让1968年就来到足荣中学读书、上个世纪80年代又回到足荣中学任教至今的校长周云峰很是高兴,甚至是得意。因为他知道:这种满意度来之不易。多年来各级政府的投入,改变着学校的条件和面貌:操场建成了,实验室配备了,学生宿舍新建了,教学楼翻新了。

德保县教育局局长卢立莽则告诉周校长一个好消息:明年,政府出资,将学校纳入“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给学校建成一批每套60平方米的两居室,供学校老师周转居住,以改善教师居住条件。

以“两基”为广西发展奠基

广西是沿边沿海的少数民族地区,多山的丘陵地形和种种历史原因,限制了当地的发展,全区有国家扶贫开放工作重点县28个,自治区国家扶贫开放工作重点县21个。在这样一个贫困地区,要推动“两基工程”完成和达标,难度之大不难想象。

从1986年到2007年的21年间,广西全区“两基”工作经历了奠基、全面推进、巩固成果和攻坚准备、奋力攻坚等四个阶段,在1998年完成了全区扫盲工作,在2007年如期实现“普九”目标,从而全面完成了“两基”任务。

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的渴望,对发展的追求,形成了从中央到自治区到地市县,从政府到教育界到群众到企业,都齐心协力办教育、投入教育、关心教育的风气和潮流。当一所所学校在八桂大地挺拔而起,当一位位广西教师甘心工作在各自岗位,当一个个广西各族子弟学得知识,广西为自己的发展铺垫了最坚实的一块基石。

广东:“中职”领风气之先

积极稳步发展中职教育

普九和扫盲对于广东同样是重要的教育责任。当然,这个中国的经济强省,早就结合多年经济发展经验,开始了它对于教育的另一番多层次的积极探索。在广东省的多层次教育探索中,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其中的一大亮点。

多年的经济发展告诉广东人:经济发展离不开知识发展,也离不开技能提高,在高端的技术研发、金融管理、企业管理人才之外,熟练的技能工人同样不可或缺。于是,务实的广东人早早地把目光瞄准了中等职业教育。

相关数据表明:目前,广东全省开设中等职业技术学校780所,2008年招生60万人,全省中职在校生达到了创纪录的175万人,全省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在校生比例达到54:46,这意味着广东的高中阶段教育类型得到了进一步优化。这一过程中,广东各地政府的主导作用为中职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

对此,广东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这样总结道:教育要服务社会,建设经济,广东中等职业教育的这种发展,就是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最高效的服务和建设。我们的经济社会和中职教育形成了良性互动。

零学费为中职学生解忧

18岁的李劲洪围着灶台忙活着。这个顺德梁?琚职业技术学校的高三学生正在学校的厨师专业实训基地完成自己的作品――“青笋肉丁”。来自广东欠发达地区清远市的黄坑镇,这个菜农的儿子很早就定下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做一个厨师。

这个目标对于李劲洪是务实的。初中之后何去何从,让李劲洪也很头疼。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沿着“初中―普通高中―大学―就业”的道路走下去,就业的压力并不会因为大学文凭的到手而减轻,所以,李劲洪觉得自己还是做一个现实的而且让自己快乐的选择――学着做个厨师吧。当他被选为广东省在顺德试点的“半工半读”学生之后,这种快乐就更加真实和具体。

这种半工半读的形式,使得欠发达地区学生可以零学费入学,在校学习期间,以半工半读的形式,一边在校学习,一边通过到相关企业定岗实习获得报酬支付学费,企业也从中培养了自己需要的技能工人。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的问题。依靠这种模式,“学生家长不用一分钱,政府不多花一分钱,学校不少收一分钱,企业不用多负担一分钱”,却达到了“入学一个,就业一个,脱贫一户”的目标。

企业从中职学校获得发展后劲

一位企业负责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曾有一个台湾商人来当地投资,很是满意,临签合同的时候问了句:“你们当地有职业学校没有?”得知当地没有职业学校,这个商人立刻抽身而去:“那我的技能工人哪里找去?”这个故事令珠江三角洲一带的职业学校的蓬勃发展得到了很好的注解。而真正能给广东各地漂亮大气、专业对口当地经济需求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叫好的,还是当地各种各类的企业和它们的管理者、投资者们。

罗小甲是康宝电器有限公司的工艺董事长,公司发展得有模有样,他在顺德梁?琚职业技术学校设立了“康宝冠名班”:学生在企业定岗每月收入不低于1250元,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给予300元补贴,学生毕业后为企业服务三年。而对此,这个在商海里击水千里的人说得很直接:“我要的就是高技能工人。”

这也是很多当地企业的共识,这些企业的名单很长:格兰仕、美的、容声、东菱、震德……

而广东的中职教育也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发展提高起来,当然,随之提高的还有当地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后劲。2007年广东省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6.8%――我们可以大致明白这与广东经济社会高效率发展的联系。中等职业教育已经为广东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这种贡献还不会停步,因为就目前所见,广东的中等职业教育正在发展,还在积极探索,一个更有意义的良性循环,值得期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