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打造“融入”主力

2008-12-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曾毅 本报通讯员 杨思 我有话说
今年9月,全国首家“辅导员硕博联合培养班”在东北师范大学正式开班,首期共招收辅导员博士6名,硕士12名。

强化“融入”认同:“三维并进”抓培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说到底是一种价值的教育,与单纯的知识传递有本质区别,不仅要求教育者能够完整准确地

掌握这一理论,更要对其形成高度的价值认同。为此,东北师大探索构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三维并进”的辅导员培养培训体系,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了每名辅导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实践。

“理论大餐”夯实功底。一是打造辅导员培训精品课程体系。横向上涵盖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新成果、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四个内容维度;纵向上涵盖上岗培训、专题培训、高级研修、海外研修四个递进层次。二是面向全国,广聚名师。建设“辅导员培训全国专家库”,现已汇集国内相关领域知名学者和学科带头人167名,学校先后聘请30余名专家来校为辅导员讲学。通过与名师大家零距离对话,启迪心智,传递知识与方法,全面提升辅导员的理论修养。

“情感体验”强化认同。学校面向全体辅导员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情感体验计划”,每名辅导员工作期间至少参观一次红色革命圣地,以“我亲身经历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为主题分享一次成长经历。通过直观了解和切身实践,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价值传递。

“三维并进”的培养方式实现了辅导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受到普遍欢迎。“它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让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什么,为什么要融入我们的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历史文化学院辅导员常睿说。

提升“融入”能力:“三个重点”精业务

辅导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生头脑,必须走近学生并具有准确把脉学生思想动态的能力以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能力。为此,学校紧紧围绕工作制度设计、典型案例剖析、业务绩效评价三个重点,全面提升辅导员“融入”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一是推行辅导员“家访”制度。学校100名辅导员全部入住学生宿舍,每学期至少与所带学生单独谈心一次,对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家庭实地走访。二是开展学生典型案例剖析。每名辅导员每学期至少积累5篇典型案例,定期举办辅导员案例交流论坛,组织专家“会诊”,用“解剖麻雀”的方式对各类案例进行诊断剖析,全面提升辅导员解决学生思想和实际问题的业务能力。三是开展业务绩效评价。从学生满意度、业务技能等六个维度对辅导员进行综合评价考核,推动辅导员发现不足,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

破解“融入”难题:“一体两翼”促科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理论形态提出,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但对于其“如何融入”、“以什么方式融入”等实践层面问题却没有给出答案。学校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为主体,以辅导员科研项目体系、“辅导员硕博联合培养班”为两翼,持续开展科学研究,打通“融入”的理论瓶颈。

成立专门的学术机构。学校在今年成立了校管、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下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党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等5个研究所,聘请校内外30余名学科带头人长期担任学术导师,每名辅导员在相应导师的指导下深入开展专题研究。

设立专门的科研项目。学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中的接受机制、融入方式和载体等关键问题,首期设立了29个科研项目,构建了“校级―省级―国家级”金字塔式、全覆盖的科研项目体系,把全体辅导员都纳入到项目中来,使其在实践和研究的双向联动中探索“融入”的基本规律。

培养专门的高级人才。学校今年在全国首创了“辅导员硕博联合培养班”这一辅导员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参照MBA培养方式,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多导师联合培养与校际交流培养相结合,为开展“融入”研究提供持续的科研人才动力。

激发“融入”动力:机制氛围两手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不是把抽象的概念、空洞的理论和不可企及的规范强加给学生,而是精神的感染、心灵的撞击和爱的传播,这从根本上源于辅导员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强烈的使命感。为此,东北师大一手抓激励机制,一手抓工作氛围,双线并举为辅导员开展“融入”工作提供精神动力支持。

学校2007年专门出台了《东北师范大学关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辅导员的教师、干部双重身份,双轨晋升,启动职称评聘,推行“两年副科、四年正科、八年副处”的辅导员行政待遇政策,将辅导员纳入学校党政人才干部发展的大循环,确保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充分激发辅导员开展“融入”工作的事业内驱力。

为激发对“融入”工作的强烈使命感与责任感,学校还面向全体辅导员开展“两个换位体验”,走进学生中间做一天普通学生,走进社会做一天公益志愿者,通过实践体验感悟“融入”对学生成才、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辅导员承载的重大使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