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

2008-12-2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月早些时候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尽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这场金融危机给我国发展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正确理解这一判断,及时有效地落实今后两年4万亿元的政府投资计划和其他“保增长、扩内需”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有利于坚定信心,战胜困难,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强调,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出口,出口增速下降影响到工业增速下降和经济增长的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在增大,需要增强风险和忧患意识,但更要坚定信心,完整和科学地把握中国经济。

他说:“目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中国经济的主导支撑力量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两大力量的支撑作用没有变化。”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必然会出现周期性变化。经过多年两位数高速增长之后,在政策调整、经济周期性因素和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正处于回调过程中。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告诉记者,我国经济整体正处于上升通道。高储蓄、高投资、高顺差、高增长格局还会持续数年。而我国经济恢复到以往的高增长水平尚需时日,但由于投资拉动的作用,明年下半年有望遏制经济下滑趋势,明年GDP应该能够实现9%的增长。

清华大学世界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也认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并未发生改变”的观点。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不但积累了雄厚物质基础,金融体系总体稳健,拥有将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财政资金充裕,国内储蓄率较高,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有较大余地,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居民消费、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扩大内需潜力巨大。

另外,我国有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功经验,有“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有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为我国化挑战为机遇,促进科学发展,改善民生,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和体制保障。

经济学家们认为,要化危为机,中国经济结构必须由过去过度依赖外需调整为以内需为主,这一方面需要尽快提高老百姓尤其是农民和低收入者的收入,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减少老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借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事实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把“调结构”列入今后经济工作的三大重点之一,优化财政支出和产业结构,继续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重大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随着上一轮调控影响力的完全释放和近期“保增长”措施的落实,明年第三季度内需的回暖有可能托住外部的冲击,所以明年下半年,中国经济有可能比全球经济更快地复苏。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正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和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学家庄健所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外来冲击,但每次都能化险为夷,经济实力也变得更为强大。这次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更大,但中国抗击风险的能力已变得更强,驾驭挑战的经验也更加丰富,“相信中国能再次化险为夷”。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江国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