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坚持引进国外智力战略方针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8-12-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共国家外国专家局党组 我有话说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加快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引进国外智力(以下简称“引智”),坚持“派出去”和“请进来”有机结合,通过聘请海外各类人才、选派人员出国(境)培训等方式,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有益成果,大胆吸
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内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生产规律的科学技术、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并结合我国实际加以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海外人才和智力保障。

一、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国外智力的发展历程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揭开了新时期引智事业的崭新篇章。30年来,引智工作经历了从注重引进外国专家和技术到强调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有益文明成果的发展历程。这个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发展时期:

(一)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是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全面开创、积极推进的时期。在开创和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深刻把握国内国际形势,不失时机地提出利用外国智力的重要思想,做出利用外国智力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接受华裔学者是我们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具体措施,派人出国留学也是一项具体措施”,派遣留学生“要成千上万地派,不只派十个八个”,要结合“引进国外大型科研设备,同国外科研机构搞合作科研,加速科学技术现代化”,派人出国“进行技术培训”。1983年7月8日,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重要谈话,指出“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对这个问题我们认识不足,决心不大。搞现代化建设,我们既缺少经验,又缺少知识。”谈话明确提出了外国智力的概念和利用外国智力加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刻揭示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内在联系,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和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从加快现代化建设和扩大对外开放全局的高度,将引进国外智力确定为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确定了引智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目的和方式,构筑了新时期引智工作的基本框架,为引智拓展了新视野、开辟了新道路,同时开拓了对外开放新领域。谈话通篇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是党在对外开放条件下指导引进国外智力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期引智事业蓬勃发展的宣言书。1983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引进国外智力以利四化建设的决定》;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引进国外人才工作的暂行规定》,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姚依林同志任组长。以此为标志,引智事业进入全面开创、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引智工作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和管理问题,以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吸引华裔学者回国工作、选派工商企业人员出国(境)培训、聘请外国退休专家学者等方式组织实施引智项目,有效解决了现代化建设中经验不足、知识不足和人才不足的问题,以及能不能大胆利用外国智力的问题,为顺利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扩大对外开放和加速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海外人才和智力保障。

(二)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是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取得突破、蓬勃发展的时期。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新任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江泽民同志指出:“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其他一切文明成果,加快自己的发展,是我国对外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五大指出:“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党的十六大进一步强调:“大力引进海外各类专业人才和智力。”这一时期,引智工作围绕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借鉴国外人才资源开发的有益经验,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向纵深发展,通过合作办学、利用跨国公司培训资源等方式培训人才,以吸引和聘请海外人才参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为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提供了有力的海外智力支持。

(三)党的十六大以来,是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不断创新、深入发展的时期。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2003年12月召开建国后首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引进国外智力成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方面。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强调“要善于利用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做到自主培养开发人才和引进海外人才并重”,“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要求“坚持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智力。”这一时期,引智更加注重积极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不断完善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引智格局,着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和培训各类急需人才,示范推广重大引智成果,形成引智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海外智力支撑。

30年来,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引进国外智力的重要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引智思想的创新发展、重大贡献和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期引智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根本指针和行动指南。

二、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取得显著成就

改革开放成就新时期引智事业,引智事业为改革开放铸就辉煌;改革开放为引智工作提供广阔舞台,引智工作昭示改革开放形象。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新时期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全面展开、扎实推进,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一)引进国外智力从有限范围、领域、地域到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实现了引智发展格局和管理方式的跨越,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30年来,引智规模不断扩大。境外来华工作专家,由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每年不足万人次到2007年当年达48万人次,其中2/3为外国专家,港澳台专家占1/3;出国(境)培训由每年600多人次到去年近7万人次。30年来,从第一位“洋厂长”德国专家格里希,到日本著名水稻种植专家原正市等;从第一位国际著名数学家、美籍华人陈省身教授出任南开大学数学所所长,到杨振宁、李政道等,一大批境外优秀专家积极参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交流渠道不断拓展,与国家外国专家局有长期良好合作关系的政府机构、国际组织、著名大学和民间团体,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少数几个西方发达国家的10多个外国专家组织,发展到遍及欧、美、亚、非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99个。引智领域不断拓宽,由过去侧重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工业、教育文化等领域和部门,发展到遍及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引智地域日益宽广,由最初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等少数地区的局部示范扩展到今天的全国各地。引智主体日益多元化,由起初的政府主导到现在的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协同联动、竞相引智的局面。市场机制在国际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引智管理职能不断创新,由以项目为主的计划管理到以宏观指导、示范引导、提供服务为主的依法行政。

(二)引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到构建和谐社会,从推进自主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第一,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在农业领域,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坚持引进专家、派出培训和示范推广相结合,实施新农村建设引智工程、“一村一品”、“千村引智示范”项目;引进水稻旱育稀植等国外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加拿大燕麦、以色列柿子椒、樱桃等优良品种,以色列、美国、日本等国的农业节水保水增产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户安全储粮技术等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有力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粮食安全。日本著名水稻专家原正市20年60次来华传授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总推广面积达2亿多亩,亩产提高了10%,降低成本约50元,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已在冀鲁豫陕等北方地区推广的美国渗灌技术,节水效率提高50%,增产幅度达30%―50%。联合国粮农组织安全储粮新式粮仓在川、湘等地应用,仅四川每年可减少因储备不当造成的粮食损失约20亿斤。在工业领域,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软件和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国有大型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增强企业国际竞争优势,一些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典型工业引智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已在钢铁企业广泛运用的“溅渣护炉”技术,使得转炉炉龄大幅提高,由1200炉提升到15000炉,仅此一项全国累计效益超过1.2亿元。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在服务业领域,大力支持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软件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第二,为构建和谐社会不断作出新贡献。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海外智力西进工程、援疆工程、中部崛起工程、东部率先发展工程以及滨海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引智项目。加大对社会事业支持力度,实施“和谐之光”引智工程,制订《引智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实施意见》,实施应急管理引智项目、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与技术培训项目等。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实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引智工程,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等引智项目实行倾斜。“智力拥军”和“引智扶贫”工作成为全国拥军和扶贫工作的新亮点。

第三,为推进自主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总体要求,实施自主创新引智工程,大力支持国家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工程和各地“高科技园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建设。通过引智培养重点学科带头人、科研管理人员和科技企业家,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引智还重点支持装备制造业,促进产品更新换代、产业升级。如,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公司“300公里铁路动车组(CRH3)”项目,成功研制的世界最先进动车组技术,其中也凝聚着外国专家的智慧和汗水。

第四,为服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迈出新步伐。25年前邓小平利用外国智力思想开拓了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领域,引智也始终和改革开放紧密联系在一起;引智始终紧紧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的各项改革和发展事业提供服务。先后以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财税、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和健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体系、法律制度建设和行政管理体制、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等领域为重点,以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深入的国际交流和合作,积极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管理经验、方法和运行规则。2001年加入WTO,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为适应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更加深入、全面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新形势,通过聘请专家、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相结合,重点培养尽快熟悉WTO规则的各类专业人才,参与制定各类标准和规则,努力促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和产业开拓国外市场,消除各种贸易壁垒;大力支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进一步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以机电产品出口为例,连续组织国内人员出国培训,开拓国际市场,目前,机电产品已连续多年成为我国出口的第一大类商品,所占出口比重超过50%,显著提高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声誉。

第五,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不断打开新局面。围绕“三支队伍”建设和“两类人才”培养,实施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引智工程。通过出国(境)培训,提高了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驾驭全局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研发创新能力,一些重点培训项目,如“高级公务员海外培训项目”(哈佛大学培训项目)、“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项目”、“高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等在海内外均产生了广泛影响。与教育部、科学院合作加强重点学科和创新团队建设,实施“高校学科创新”(111计划)、“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项目”,支持创建一流大学和学科,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推动学科知识更新,培养适应需要、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有重点地引进了一批活跃在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的战略科学家、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领军人物。

总起来说,改革开放30年来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既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海外人才和智力保障,也为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基本经验

30年来引智工作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是在中央领导集体引智重要思想的指引下,通过广大引智工作者多年的艰苦探索和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取得的。它符合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也符合中国特色引智工作发展的规律。

(一)必须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正确的方向,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根本保证。引进国外智力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是中国特色的开创性事业。只有高举旗帜,充分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才能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才能立足国情,趋利避害,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有益文明成果,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二)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突出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发挥引智的独特作用和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是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大局。30年来,引智始终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开放的大局,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战略的眼光,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和更宽视野想问题、办事情,坚持把引智工作放在大局中思考和谋划,在大局下行动和展开,只有这样才能找准工作定位,才能大有作为。实践证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引智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握了这个根本要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把引智工作融入到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互利共赢的改革开放战略以及和谐社会之中,深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才能发挥引智的独特作用和优势,增强引智工作的协调性、系统性和实效性,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前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海外智力支持。

(三)必须坚决贯彻“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紧密结合国际人才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和国内人才需求,实现引智效益的最大化。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际人才竞争激烈,国内引智需求日趋多元化。只有认真研究分析我国人才资源分布情况和结构特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贯彻上述方针,真正把握引智的着力点和重点对象,加强宏观调控,注重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不断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国外智力需求;做到注重效益,狠抓成果,强化示范推广,充分发挥引智优势,实现效益最大化。

(四)必须与时俱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提高引智质量和效益的不竭源泉,找准突破口,创新工作模式,不断提高引智能力和水平。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引智工作保持蓬勃活力和强大动力的根本要求。30年来,引智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领域,作为思想解放和创新的产物,伴随着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成为对外开放的一个亮点,对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保持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认真研究涉及引智工作全局性、前瞻性问题,深刻把握引智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提出加强和改进引智工作思路和对策,才能不断提高引智的能力。

(五)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才能凝聚更多的国外优秀人才。

各国专家是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智力优势为我所用,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在保护其合法权益的同时,依法加强管理。30年来,我们始终注重加强引智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引智行政许可制度,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行引智工作电子政务,建立应急管理机制,使引智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努力做到依法行政。同时建立以友谊奖为核心的多层次表彰激励体系,激发他们来华工作热情,促进中外友好交流和合作。

(六)必须树立大局观念,协调各方,密切配合,形成引智工作合力。

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政策性强、专业性强,涉及部门众多、服务领域宽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和组织各方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形成整体合力。只有树立大局意识和观念,加强与经济社会各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注重服务,争取各方支持,才能充分整合资源和力量,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提高引智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形成相互联系、相互支持、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不断提升引智的效能。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党的十七大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为引智指明了前进方向,引智工作定位更明确,职能作用更加凸显,引智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引智工作新局面,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