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梨园春色满《赤壁》

2009-01-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 我有话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赤壁之战,作为历史上一场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风云际会,从来都是文学艺术家视野中历久弥新的焦点。12月底,一出集结梨园内外各路精英的《赤壁》,以“大型新编史诗京剧”的雄浑气势,在国家大剧院的辽阔舞台上磅礴登场――10天10场演出,平均上座率在95%以上,观众接待量逾2万
人次。这不能不说是当下京剧演出市场的一大奇观。“老戏”能以何种方式“新唱”?剧中周郎孔明是否风貌依然?除了“角儿”的唱、念、做、打,国粹还能为我们呈现何种风情?循着《赤壁》的一路烽烟,细细打量,梨园一隅竟是别有洞天。

新视角成就新经典

与传统三国戏不同,编剧蔡赴朝首先对剧情作“瘦身”,只留下了战争中六个经典片段:铜雀兴兵、舌战群儒、结盟定计、泛舟借箭、备战借风、火烧赤壁――英雄义、儿女情、家国爱,就此铺陈展开。“六大最具戏剧冲突和故事张力的历史截面,让整部剧情更显集中凝练,矛盾纷争也更为纠结扣人。”执行导演石宏图说。

有别于以往的三国英雄群像,《赤壁》以现代视角让人触摸到了鲜活的人物质感。诸葛亮首次以“青须”示人,更添俊逸之气;周瑜以虚怀若谷之风一改过去的狭隘自负,成为推进“结盟大计”的关键人物,而他对诸葛亮的嫉妒也转换为英雄间的惺惺相惜;一代枭雄曹操在高亢醇厚的唱腔中展现不可一世的“大将之风”;小乔的出现更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群英谱中周瑜的“转型”无疑是最大亮点。一位学者指出,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的周郎形象,很大程度上源于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赤壁》为周瑜的“松绑”无疑增大了这一角色的可塑性。而对于剧中周瑜戏份的提升,著名京剧编剧徐城北表示赞赏:“历史上,‘赤壁之战’的真正统帅是周瑜而不是诸葛亮,大剧院版的《赤壁》还原史实,展示了周瑜在‘孙刘结盟’中的重要地位。而在老‘三国戏’中,经常被神化的‘诸葛亮借东风’的段落也被非常巧妙地弱化,这样的处理更符合现代人的思想意识。”

“在戏曲舞台上,凡是描述三国历史的戏,人们都说是男人戏,这一次我们增加了小乔,这不只是增加一种色彩,更是增加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导演张继钢说。诸葛亮扮演者于魁智认为,小乔的出现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青年观众是新版《赤壁》的重要受众群,行当要尽量齐全,流派也应异彩纷呈。”

著名编剧邹静之则对剧末“祭江”一段情有独钟:“诸葛亮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来反思战争,唱出了‘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的感叹,表现出对和平的祈望。原来的故事讲述的只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反对侵略的一次战役,但《赤壁》却展示出‘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反战主题。”

大剧院版《赤壁》一定程度上可谓对传统戏曲套路进行“颠覆”,“文艺作品要的就是不拘一格,在遵循历史规律的大前提下作适当改动,无可厚非。”前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周育德作为老一辈戏曲人,对此表现了宽容,“更何况,只要观众喜欢,就应该受到肯定。”

奇思妙想打造梦幻三国

对于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提出的“尊崇传统,有所创新”,导演张继钢将其视为整个团队在创作过程中所秉承的艺术理念,“我们不会做一个不像京剧的东西,同时,也决不会做一个老掉牙的东西。所以新版《赤壁》呈现的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

京剧中“出将入相”的两道门在剧中反其道而行之,不仅让传统京剧舞台有了电影“蒙太奇”般的镜头感,也使小乔饮鸩赴死的内心挣扎出神入化、令人断肠;在人物调度上,张继钢要让观众一眼看到人物心里去,几位主角的出场亮相均“不走寻常路”,令人耳目一新;在配曲编排上,他要求能让观众听到戏曲的语言,看到戏曲的精髓;而在舞台呈现上,必然不再是传统京剧中一桌一椅一屏风那么简单,但也绝不是对现实的简单模拟和复制……在把握京剧“虚拟性”与“假定性”精髓的前提下,张继钢的“奇思妙想”奉上了京剧舞台上的许多“首创之举”。

“京剧在我的脑海里是金碧辉煌的,但它不是肤浅,不是光怪陆离,不是铺张浪费,而是有重量,够精致。”张继钢说。为了营造精致厚重的舞台氛围,30余轨吊杆、91盏电脑灯、48米纵深空间全部启用,设置多幕具透视效果的软景,舞台6块车台同时运作,堪称大剧院舞台调度之最。由此,无论是“矢箭如蝗”的视觉冲击、巨型船头打造的“无敌舰队”,还是金碧辉煌的铜雀盛景、气势豪迈的“百面旌旗画东风”,抑或是“火烧赤壁”的烈焰千里,均展现出新时代物质条件下独具匠心的舞台创意。著名收藏专家马未都观后感慨道:“《赤壁》让我有种看‘好莱坞’大片儿的感觉。”“京剧本身就是虚拟化的东西,这次虽然用了高科技的舞台,但依然给人以想象空间,是一次虚实与现代化的结合。”著名京剧老生叶蓬说。与此同时,《赤壁》更注重舞台多层空间的同时叙事,从而体现无限延展的“深邃感”。舞蹈家陈爱莲说:“现代科技手段的介入使得《赤壁》在传承本源的基础上描绘出久远的时空,让人从京剧的舞台空间中获取不曾有过的感受。”

设计创新的舞台固然吸引眼球,但时尚包装之下的《赤壁》仍坚守京剧传统中对唱腔的重视。为了让观众找到一种“既像新知相见,又似旧友重逢”的感觉,《赤壁》作曲朱绍玉对原有声腔进行大力度的破格处理。唱,不再是舞台上的刻板呈现,而是追求“以情写情”的独特意境。“《赤壁》唱腔设计丰富,‘舌战群儒’的各色唱腔大荟萃、周瑜小乔的缠绵对唱、诸葛亮‘把酒祭江’的大段咏叹等多处唱段精妙至极,不仅给人以新鲜之感,而且展现出纯粹的京剧艺术。”邹静之说。

梨园内外共襄盛举

《赤壁》的主创阵容可谓星光熠熠:曾创编过《袁崇焕》、《下鲁城》等作品的蔡赴朝、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张继钢、前北京京剧院院长石宏图、国家一级作曲朱绍玉、曾为《大唐贵妃》、《梅兰芳》等剧目配器的杨乃林、《图兰朵》舞美设计高广健、残奥会开闭幕式服装总监制宋立;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孟广禄、李宏图等十余位梨园名家的出演,更是史无前例。“凝聚各方力量强力锻造的这部京剧史诗巨著,是对传统经典的一次回溯,更是对京剧国粹的更新探索与尝试。”陈平说。

既然是探索与尝试,《赤壁》不可避免地存在可商榷之处,融入其中的新元素也引来某些业内人士的微词。但不能不让人信服的是,《赤壁》确确实实将京剧这门“小众”艺术带到了更为广阔的大众面前。“跟过去的传统戏相比,剧情变了,唱腔变了,虽然多少有点不习惯,但仍觉得非常精彩。”一位曾亲眼目睹“四大名旦”、“四大须生”风采的老人李树森道出了许多老戏迷的心里话。而众多“门外汉”更是被这出五光十色、美轮美奂的“另类”京剧所折服,一位王女士说:“我对京剧不是很了解,但是剧中加入的现代元素我很喜欢,我想这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叙事非常棒,演员的表演也很精彩。”一位徐姓大学生观剧后兴奋不已,“这是我第一次现场看京剧表演,就发现京剧比我想象的要好看得多。”大剧院市场部负责人也表示,售票结构上,《赤壁》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变化,除了老年人与传统戏迷外,年轻观众的比例明显增多,70后、80后对这部京剧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特别是吸引青年,我们也一直在思考。这次算是迈出了一步。”叶蓬说。

在世界顶级剧院里,台上的生、旦、净、丑在从未有过的绚烂景致中璀璨绽放;台下,观众在飘香的国粹芳菲中心旌摇曳――有感于此,于魁智的一句“国事兴,京剧兴,京剧的‘牛市’已经到来”不禁让爱戏之人备感振奋。京剧艺术面临的道路固然深远而艰难,《赤壁》之作迎来的声声喝彩恐怕还远远不能代表新时期京剧整体渐入佳境,但每一次坚持、每一步探索都蕴藏着前进的可能。

京剧《赤壁》剧照。凌风摄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