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呼唤和谐师生关系

2009-01-0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在关于师生关系的讨论中,有一个词经常被提到,那就是“尊重”。有人认为,一些学生不尊重老师的劳动,缺课、逃课、认为自己是大学的“消费者”,没有学生的样子,不听老师的话,还要求老师呕心沥血的付出,对老师缺乏起码的尊重。也有人认为,个别老师职业精神下降,上课讲的不精彩还怪学生不认真,更有甚者,招了大堆硕士博士

“放养”,对学生不负责,是对学生学习权利的不尊重。

仔细想想,这两种观点背后却是一致的逻辑:只要你先做到有老师或学生的样子,我自然会有学生或老师的样子,都是先要求别人的尊重,然后才去尊重别人;过于注重自己的“权利”,而罔顾他人的感受。

杨雄在《发言・君子》中所说:“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人要自尊自爱,在品格、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构建当前环境下的和谐师生关系,这句话同样适用,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

孟二冬、方永刚等老师获得学生和全社会的敬重与赞誉,而有的老师却要“大声疾呼”让学生尊师重道才能维持课堂秩序,高下之别,判若云泥。这就和我们看相声表演一样,那些著名的老相声表演艺术家,很少说“观众朋友们,给点掌声”这样的话,但是观众笑声和掌声不断。而有些表演者则要靠“观众朋友们,掌声哪里去了”之类的话,才能赢得观众几声礼貌的掌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书和相声表演一样,首先得自己的“活儿”精,卖力气,这是一种自重,是别人尊重你的前提,其实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做学生也是这样的,你可以不选某门课,也可以不喜欢某门课,但是不管因为什么理由,不能保证出勤率和课堂纪录就是对自己行为要求不严格,这也是不自重的表现。不自重,不尊重别人,何谈别人的尊重?

在许多关于西南联大的回忆文章中,经常会看到或情同父子、或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却很少看到有说教授敷衍了事、学生漫不经心的。学生尊重老师,敬仰老师的人品和学问,老师洁身自律,关爱学生,正是二者的融合才构建出温厚而感人的师生关系。那么,构建当前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亦是如此,学生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尊重学生对课堂的期待,二者俱备,方能有令人“如沐春风”的校园。

新年之际,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看望学校老教授。本报记者郭红松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