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学规划 群策群力 重建美好家园

2009-01-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余长安 练玉春 我有话说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四川省城镇和农村大量房屋倒塌和损坏。地震发生后不久,省委、省政府就出台了农房恢复重建政策,把恢复重建城乡居民损毁住房摆在优先位置,并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积极推进。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行动,精心组织,全力以赴开展灾后住房重建工作,引导和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取得了重大进展。

资金、建材、技术向农房重建倾斜

汶川地震造成四川农村347.6万户农房受损,其中需重建永久性住房126.3万户,截止到1月6日,灾区永久性农房已开工重建110.69万户,占需重建的87.6%,其中在建51.12万户,已建成59.57万户。需维修加固的农房221.3万户,已于2008年底全部完成。

为强有力地推进灾后重建,四川灾区各地成立了专门的农房重建技术指导工作组,切实抓好农房居民点的选址和布局,提高农村房屋选址的科学性和安全性,用规划引导、指导农房建设,并全面动员和合理调配各方资源,把有限的资金、设备和物资、技术骨干等向灾后农房重建工作倾斜。设计部门根据各地实际,因地制宜设计了3000多套建筑图纸,免费发放到灾区供农民选用,为地震灾后农房恢复重建提供了技术保障。

为保障灾后农房重建质量,四川各地动员社会各方面建筑设计、施工企业抽调技术人员支援灾区农村,并鼓励和允许有资格的建造师、建筑师、结构师、监理工程师以个人名义参与农房重建技术服务。采取将技术人员派驻到村、分片包干、责任到户等措施,指导农民重建房屋。有关部门还编写了《建筑工匠培训教材》,几个月来为灾区培训上岗了农房重建工匠4万余人。省里组织专家,派出了6个督查组在灾区开展农房恢复重建质量的专项督促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绵阳还实行建材特供确保灾后农房重建。他们在确保原有建材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的同时,新建112家免烧砖生产线,月产标砖达2亿块,新建页岩砖厂99家,月产标砖2亿块。同时统筹安排沙石资源和产品供销,根据砖厂产能实行定点、定时、定户、限价、分段供应;动员轻灾县区建材企业向北川、平武捐赠红砖,向轻灾地市协调求供。

落实重建补贴加强城镇住房保障

汶川地震发生后不久,四川省就颁布了城镇住房灾后恢复重建的补助政策及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同时还研究制定了补助资金发放和管理、安居住房建设管理、廉租住房及安居住房价格管理等方面的办法措施,以指导和规范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各方面工作。

到去年底,四川灾区通过逐户核实住房毁损的受灾居民的户籍、家庭收入、人口数量和住房等情况后,及时将重建补助资金发放到户,全省已将两批共137.5亿元补助资金全部下发到灾区各地分解下达。春节前,补助资金将大量发放到户。首批具备条件的重建项目已开工启动,镇(乡)居民自建的永久性住房已部分建成。

为加强灾后住房保障工作,四川省将新建廉租住房和新增租赁补贴户纳入目标管理。到去年底,全省新建廉租住房2.76万套、131万平方米,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户6.8万。

汶川地震灾后,四川省为解决城镇受灾居民家庭住房困难,创新提出了建设安居住房,得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认同,被明确为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的主要方式。并制定了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廉租住房、安居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重灾区廉租住房全部实施实物配租,其他地区尽最大可能提高实物配租比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的财政投入,落实廉租住房、安居住房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多渠道筹集保障资金,收购符合条件的商品住房作为廉租房和安居住房。

●搞好地震灾后重建
确保群众安全过冬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