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更加关注制度的命运 更加关注法律的命运

2009-01-0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冬日里的阳光清冷而透彻。坐在这岁初的阳光里,回想逝去的一年。

三聚氰胺,30万婴儿,田文华悔罪的泪,走向破产的“三鹿”,这些年度法治记忆里的碎片存放在心的最痛处。而正在进行中的“三鹿奶粉事件”系列刑事案件审判则正好给痛苦的记忆一些抚慰。

在“三鹿奶粉事件”中,最让人痛恨的是那些往牛奶里

添加三聚氰胺的黑心奶贩和当问题暴露后却试图掩盖真相的企业高管,最让人诟病的是监管部门的失职和弊端尽显的免检制度。

早在“三鹿奶粉事件”曝光半年前,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应飞虎就在一知名法学期刊上发表文章,呼吁取消免检制度,但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日前,应教授在走访本刊时表示:寄希望于主流媒体密切关注热点新闻事件,倾情传播专家学者有关国计民生的研究成果,以引起决策者的重视和影响制度的变迁。

这是应教授的厚望,也是本刊的职责和担当。早些年,有关孙志刚事件的报道,引发了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有关董伟“刀下留人”的报道,促进了死刑复核权的回收;而上海东方早报的率先报道,则撕开了“三鹿奶粉事件”的黑幕。这些都是我们的榜样。

新的一年里,本刊将提供更多及时、鲜活的法治新闻事实、事件和话题的报道,解析事件和话题的深层背景和深度问题,探究与这些事件和话题相关联的制度安排和法治建设,以贴近和满足知识分子读者深层的信息需求。

在中国一步一步走向法治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记录者、见证者,作为普通民众,我们也许关注的是一个个事件,一个个案例,是结果,是个体的命运。而作为知识分子,作为法学家,作为学者,通常超越对个体命运的关注,更关注制度的命运,更关注法律的命运。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更加关注制度的命运、更加关注法律的命运,提供更多新鲜、锐利的观点新闻,继续设立“法治论坛”栏目,增设“对话”和“一周观点”栏目,给更多的法学家、学者和法律工作者提供一方关注制度命运、关注法律命运的新思考新观点的讲坛和天地。

“法治不是崇尚法律条文,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养成一种适应法治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法治才能真正实现。”此刻,我又想起北京大学教授陈兴良的话。同时,我在想:“法治因人而生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走近法学大家和名家,追踪法治新闻人物,记叙和展现他们以法治为追求的生活和人生。

我们还将通过“一周看点”栏目,简约梳理、摘要和品评近一周最主要、最具有新闻性的法制热点、焦点事件及媒体观点,假以时日,以成一部具有本报文化特色的法治日记。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当更加努力,提供更多的新闻、更多的思想、更多的看点。

法治周刊主编袁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