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同筑未来 全球共渡

2009-01-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静月 我有话说
2008年5月12日,中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举世罕见,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均蒙受了巨大损失。与此同时,随着地球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世界各地各种灾难频频发生,全球几乎每天都有数以百万的人面对地震、海啸、洪涝、龙卷风、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的
威胁。因此,如何防灾、减灾和救灾,已经成为当今人类共同面对的一个国际性重大课题。

为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为灾区人民渡过难关贡献一份力量,同时进一步唤起人们关注世界范围内的自然灾害,中国美术馆特别策划主办了“渡――国际灾后应急建筑设计展”,主题为“保护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加强科学防灾、减灾、救灾的意识”。展览选取解决灾后居住问题的应急建筑为切入点,探索灾后应急和过渡性建筑的最佳方案、方式和方法。

展览以汶川地震为契机,针对当今全球最为典型和高发的几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灾害或人文灾害,模拟灾难突发后在救援到来之前或家园重建之前的环境和场景,展示出10余个独特、可行、快捷、安全、美观的灾后过渡性应急建筑,它们都是在总结人类以往的灾后应急建筑成果的基础上做出的。

为此,中国美术馆邀请了全球15个有临时建筑经验的著名建筑师或团队,也包括中国建筑师刘家琨和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参与到此项展览活动中来。各国建筑师们将针对全球不同地域和气候中不同的典型性自然灾害或突发性灾害,如四川的地震、中国南方的水灾、印尼的海啸、智利的火山爆发、美国的龙卷风、菲律宾的泥石流、阿富汗的战争等等,设计出一款应急建筑,并通过展览官方网站www.CrossingNow.org与各国观众展开互动交流。所有作品将于2009年5月之前完成,并于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期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所以,此次展览形式将突破传统方式,由各建筑师团队带领着志愿者和观众,在展厅内现场搭建,展出的过程即是应急建筑搭建的过程,充分体现建筑师与现场观众的互动。虽然展览中的各种灾难发生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但其公共教育意义适合于任何国家、任何民众。中国第六代知名导演贾樟柯也加盟此次公益艺术活动,负责展览现场影像部分的创作和制作。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表示:此次展览所探讨的具体对象是灾后应急建筑,倡导“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制宜地将应急建筑的主体性交给大众”的理念。同时,展览将形象直观地引领广大公众全面认识环境破坏与自然灾害的关系,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还表示:该馆希望以此新颖的展览形式,对灾后过渡性应急建筑问题做出积极讨论、思考和尝试,从而能为中国和国际的应急建筑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或思路。这是一个极具社会现实意义并体现深厚人文关怀的艺术项目,也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公众教育课题。中国美术馆作为在世界范围有一定影响的并且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美术馆,将携手各方社会力量,以国际化的视野,从建筑、设计、艺术、人文、科技等多重角度积极打造并最终实现这一宏大构想。

世界各国的灾后过渡性应急建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