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广州创建文明城市 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2009-01-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张景华、吴春燕 我有话说
本报广州1月9日电(记者张景华、吴春燕)尽管全国文明城市只是一项荣誉称号,但近日广州落选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候选名单”,还是引起了广州上上下下不小的震动。对此,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表示: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不移,决心不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单纯为了
拿牌,而是要造福于民。

广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已走过10个年头。早在1998年,广州就启动了“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到2010年一大变”的城市环境面貌改变工程。2006年,广州又提出了“六城”联创的要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同步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经过全市上下艰苦拼搏,广州先后获得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广州落选的主要原因是市民满意度不高。广州的城市面貌和环境虽有很大改观,但“脏、乱、差”现象时有反弹,“五小”行业场所卫生较差、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不到位、城市水环境污染严重、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政务服务水平不高等,市民对此意见比较多。朱小丹表示,找原因要从上找起,看党政机关、各级领导干部宗旨意识强不强、服务群众实不实、工作作风好不好、办事效率高不高,如果这些是过硬的,再难的事也能为老百姓办好;如果这些有问题,老百姓肯定不认可、不满意,就会遭到群众的否决。2008年4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广州视察调研时指出,广州要努力成为广东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区”。“首善之区”必定是文明之区、和谐之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区,必定是人民群众有认同感、归宿感、幸福感的城市。因此,广州创建文明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今后3年,广州的创建工作将以迎亚运和“大变”为契机,促进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转变作风,切实提升城市整体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

质。朱小丹说,广州要成为全国文明城市,首先是要让市民满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的评价是最权威的评价。如果市民满意率不高,就算广州拿到“牌子”,也是没有意义的。

文明城市就是要“造福于民”

本报评论员

广州市没有评上全国文明城市,在全市上下引起了震动。但广州市干部群众由此更加深化了对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的认识,更加坚定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心。“造福于民”,这是广州市对全国文明城市这份荣誉的定位和解读。这个定位和解读,抓住了本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重在过程;创建的过程,就是造福于民的过程。如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广州市的做法值得借鉴。

荣誉不是空洞的。充实、饱满的内容,才能使荣誉闪光。全国文明城市这个荣誉称号,折射着一幅幅“造福于民”的文明图景,连接着一幕幕“执政为民”的美丽画卷。争创全国文明城市,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的是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利。诚如广州,“要成为全国文明城市,首先是要让市民满意。”如果只重“表面”而丢掉“内容”,无疑就偏离了评选的初衷。

广州市落选,广大干部群众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从自身找原因,从工作中的不足抓起,这是一种正确的态度。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正确地认识和态度是前提。看过报道便知,广州市落选的主要原因是市民满意度不高。“老百姓不认可、不满意,就会遭到否决。”所以,争先创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问题和不足入手,认认真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广州市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坚持“目标不移,决心不变”。“造福于民”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需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执政为民”,就是要做到意志坚定、作风过硬、求真务实。如此,则“再难的事也能为老百姓办好”,再大的荣誉也会实至名归!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