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珍贵的历史画卷 清新的史学风格

2009-01-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李忠杰 我有话说
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作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李岚清同志,出版了新著《突围》一书。书中翔实的资料、生动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们。掩卷深思,不仅深受教益,而且很有感慨。

第一,岚清同志这本著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突围》一书,以亲身所见、所知、所作、所为

,为我们描绘了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和国家如何冲破重重阻力,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生动画卷。正如《突围》书名所反映的,改革开放作为一场伟大的革命和探索,每前进一步,都要冲破重重阻力。因此,作为最初的开拓者、创业者,其勇气、精神、智慧、才干就格外令人尊敬。把这样一场伟大事业的开拓过程记录和保存下来,也就格外珍贵。改革开放是一幅恢宏的历史画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层面,也可以由不同类型的人们来记载、研究。岚清同志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直接参与者和执行者,后来还是领导者和决策者,亲身经历了我国打开国门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对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持续推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把这样生动、丰富的历史记载下来,对于我们尽可能完整地再现、复原、保存这样一段辉煌的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当然也应该永久记载和保存这样的历史。岚清同志在书中,既从整体上勾勒了打开国门的主要过程和脉络,又生动地描述了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故事;既介绍了当时中央领导集体和邓小平、李先念、江泽民、谷牧等同志的思想和决策,又叙述了自己亲身参与的许多工作和事件。这些权威的记录,都是再现和研究改革开放非常珍贵的史料,从一个重要的侧面丰富了我们对于改革开放的了解和认识。从这些记录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外开放是如何必然发生的,很多重大决策是如何作出的,这样那样的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人们的思想是如何一步步解放的,令世人欣喜的成绩是如何一点点取得的,进而从根本上来说,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如何一步步开创的。由于是过来人、当事人的记录,所以,不仅准确、可信,减少了很多远距离观察、猜测的信息失真,而且拥有一种将历史与逻辑结合起来征服人心的强大力量,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正如江泽民同志为本书题词所说:“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所以,岚清同志的《突围》一书,不仅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时出版正当其时,相信在未来30年乃至更长时间之后再来阅读和研究,一定会更加显示其持久的历史价值。

第二,岚清同志这本著作展示了清新的史学风格。

历史是天地万物、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复制的,更是不可改变的。但如何记录、传承这个历史,却是大有讲究的。岚清同志的《突围》一书,不是编年体和纪传体的史书,而是一本回忆录,但多少也带有一点纪事本末的风格。不管属于什么体裁,都展示了一种清新、生动的史学风格。比较突出的是:

首先,坚守信史原则,力求真实准确。信史,历来是中国史学的传统、原则和追求的目标。真实、准确,是历史著作的生命。在《突围》一书中,我们看到了这种风格的体现。作者除了根据大量文件和历史资料,从整体上概述对外开放的决策和基本过程外,更多地是依据自身的经历,介绍亲身遇到和处理的一个个事件、故事。每个事件、故事都叙述得井井有条、清楚准确。该书的写作过程共有三步,每一步遵循的都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很多事件都查找了当时的文献资料,寻访了当事人,特别是为了核实资料,作者还亲自走访了很多省市。这样的态度令人钦佩。所以,读了感到真实可信。即使作者当时的思想认识已经与当今新的认识大不一样,也不避讳。比如说,在最初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讨论合资经营问题时,美方说合资经营就好比是“结婚”、建立一个共同的“家庭”。作者当时的想法是:你们是资本家,我们是共产党,怎么能同你们搞合资经营呢?结婚更不可思议。你是大资本家,我是共产党员,我能同你“结婚”吗?这种想法,在当时是完全可以想见的。作者毫无避讳地写出来,反而让人感到自然、亲切。

其次,讲述典型故事,读来生动感人。《突围》一书有鲜明的主题和观点,有清楚的线索和逻辑。但这些都不是通过干巴巴的说教讲出来的,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人们体会和感受到的。这些故事,有的充满着生活情趣,读了让人忍俊不禁,再一细想,又发人深思;有的披露了重要史实,读了让人如身临其境,认真琢磨,更知改革开放的艰难;有的包含着深刻的哲理,读了让人心灵激荡,掩卷深思,更加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小故事连接起大历史,小故事包含着大道理。如,书中讲到作者有一次在雁荡山,看到三个小尼姑在学习高三的语文课本,问她们庵中也学文化啊?尼姑回答:“我们今年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因此出家为尼,在这里复习功课,准备明年再考。”作者听了,特别理解她们求学的迫切心情。当时就想,将来国家经济发展了,能让更多青年接受高等教育,于国于民皆是一大幸事。岚清同志后来下大力气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这样一类亲身体验肯定是有关系的。这样的故事即使今天读来,依然令人难以释怀。至于那些涉及对外开放重大决策的故事,更让人体会到打开国门是多么重要,又是多么需要解放思想;创业的过程是多么艰难,创业者的勇气和智慧又是多么令人钦佩。

再次,全书图文并茂,充满文化情趣。历史,本来是活生生的五彩画卷。但如何通过历史学家的记载,依然保留那种鲜活、丰富的色彩,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岚清同志的著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突围》一书,不仅内容丰富生动,而且语言朴实、隽永。基本的语言风格是口语化的。用生活的语言讲述生活的历史和生活的哲学。在我们几乎听惯了八股讲话、看惯了八股文章的时候,看一看这本著作,真是有一种别样的享受。而且,全书的形式和编排也别具匠心。在文字之间,穿插安排了大量档案文献、领导手迹和人物事件的照片,我数了一下,约有330幅左右。尤其是,岚清同志近年来学习篆刻,取得丰硕成果。我也数了一下,全书一共安排了44方篆刻的印章,这在其他书籍中是很少有的。特别是为邓小平篆刻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和“科教后勤部长”两方印章,更是代表了人民的心声。在读书同时,欣赏一下这些富有文化内涵的篆刻作品,真是意趣盎然。

第三,退下来的领导同志写点回忆录,应该是值得提倡的一件好事。

在邓小平同志的大力倡导下,我们取消了实际上的领导职务终身制,这是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进步。但退下来的同志干什么?怎样转型?这依然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退出领导岗位后,除了必要的咨询以外,再干预政事,似乎不很合适。但退下来后,什么事情也没有,一下子销声匿迹,好像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岚清同志退下来后,将其原有的音乐天赋和修养充分展示出来,足实令国人大吃一惊。因为过去我们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岚清同志具有这么深厚的音乐功底。整理出版关于教育问题的访谈集,不仅对记录教育发展的历史,而且对总结教育改革的经验,也很有帮助。今天,又撰写出版了《突围》一书,为我们提供了打开国门的信史。这样一类举动,很得体,也很有意义,想必岚清同志的生活也一定很丰富、很充实。我觉得,岚清同志或许是退下来后转型比较成功的一个范例,所以,在老百姓特别是知识分子中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对于我们从事党史工作的部门和同志来说,尤其希望退下来的同志多写一点回忆录。党的历史丰富多彩,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能将这个历史完整和准确地记载下来。党史研究还有很多空白、盲区,许多历史的真相还没有得到记载或还原。特别是随着一个个当事老人的去世,很多历史的真相已经成了永远的不解之谜,非常可惜。记载、还原宏大的历史画卷,是需要大量的历史资料作支撑的。这些资料,光靠干巴巴的文件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当事人亲历的许多过程、许多思考、许多行动、许多故事。只有将它们有机地整合起来,才能构成一幅比较真实的历史画面。因此,当事人、特别是曾经叱咤风云的领导人,如果能将自己经历的事情真实地记载下来,将是历史的、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当然,写回忆录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过去做的,有的能写,有的不能写,有的甚至需要永远保密。写不写?写什么?怎样写?都有很多政治的考虑,必须从大局上把握。写的是不是真实可信?也需要高度重视。正因为如此,对领导人的文集、回忆录、传记的写作和出版,有一些必要的规定,必须严格按规定办。但在遵守纪律的前提下,还可以发挥更多的积极性。近年来,退下来的领导同志写回忆录的已经越来越多,这应该看作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进步,也是中国政治越来越开明的一个表现。事实证明,这些回忆录出版之后的效果是好的,社会各界是喜欢看的。所以,我们期待岚清同志还能有新的作品问世。岚清同志的《突围》,还没有写他担任中央领导之后的历史和故事,我们期望以后能够看到这样的历史和故事。

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一定能够看到更多像岚清同志《突围》这样读者喜爱的好作品,一定能让改革开放的历史不仅在当代,也在后世焕发出永远不朽的光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