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2009-01-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马跃华 我有话说
“神游”台湾优美的观光景点,“参与”到台湾高山族等地区特色婚俗庆典场面之中,再细细欣赏台湾爵士乐精彩表演……不久前,首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让群众品到了“原味”台湾。据了解,首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全国第一个以“海峡两岸”命名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也是唯一由海峡两岸共同举办的文化产
业盛会。

首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中华文化为纽带,汇集两岸优秀的文化产品,突出两岸特色,集博览、交易、投资、研讨等功能于一体,达到构建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与对接的综合平台、促进两岸文化繁荣、共创两岸双赢的目的。两岸深入而广泛的交流最终促成了69个项目签约,金额达58亿元。首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为厦门的对台交流又开启了另一扇窗,搭建了一个新载体。

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30年来,厦门市委、市政府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立足“台”字建设特区,利用“台”字发展特区,围绕“台”字发挥特区优势,以文化为纽带,以活动为载体,不断探索两岸交流的新途径,高密集度地进行着对台文化交流。

文化破题升华两岸情缘

从1949 年到1978 年近30 年的历史时期内,厦门一直处于与台湾军事对峙的海防前线。1979年元旦,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为标志,两岸关系发生重大转折,进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时期。伴随着这一重大转折及此后以服务对台工作为宗旨的厦门经济特区成立、中央一系列改革开放措施和对台方针政策出台,厦门把握住地理区位优势和文化区位优势,展开对台交流、交往。

自古以来,闽台之间有着史缘久、地缘近、血缘亲、语缘通、文缘深、俗缘同、商缘广等难以分割的同胞情谊。厦门是距离台湾最近的一个城市,仅仅隔着台湾海峡。在无可替代的地理区位优势和文化区位优势之下,弘扬闽南文化,发挥闽南文化优势,推动厦门与台湾更紧密的文化交流,为两岸交流提供了天然的纽带。

1994年,厦门金莲升高甲戏剧团赴台湾、金门等地巡回演出,开闽南戏曲表演团体到台湾演出先河。随后,厦门歌仔戏团、南音乐团、小白鹭民间舞团、翔安吕塘戏曲学校高甲实验剧团、爱乐乐团等文艺团体先后赴台演出。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1995年创办祖国大陆首家台湾书店,2002年首次突破祖国大陆对台图书出口。

在厦门,有这么一个习俗,那就是端午节举行龙舟赛。记者通过台湾同胞了解到,在台北有河的地方就有龙舟赛。相同的习俗,诞生了海峡两岸龙舟赛;在厦门海沧有保生大帝的主宫,在台湾有400多座分灵庙。每年的海沧保生慈济文化节,都汇聚了海峡两岸的信众。他们以最传统的方式共同祭拜保生大帝。长期来,厦门不断挖掘两岸共同习俗信仰,并以共同习俗信仰为载体,努力搭建交流平台,策划、组织一系列有影响的两岸习俗信仰交流活动,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每年,厦门都会定期举办两岸习俗信仰交流活动,并把它们做为常规性的活动办下去。

先行先试拓展合作领域

随着交流方式从单向到双向,厦门对台文化交流合作也有新突破,交流合作的内容、载体、途径、渠道日益拓展,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到文化的各个主要领域,方式丰富多样。

2008年厦门对台文化交流项目有“海峡两岸闽南传统建筑遗产保护论坛”、“闽南语原创歌曲大奖赛”、“海峡两岸舞台美术研讨会”,等等。近年来,厦门成功举办了两岸客家论坛、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手大赛、厦金中秋“海中会”、厦金中秋和元宵焰火晚会、海峡两岸元宵花车巡游、海峡两岸闽南文化大型婚庆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对台文化交流,不断扩大交流的层面和内容,推动两岸文化从交流走向合作、融合。

在文化交流已经形成气候的好时机,两岸文化交流又开始寻求“规模化”合作。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成了厦台两地向更深层次发展的最佳选择。历史在不断被刷新――

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开创了多个“第一”:第一次由祖国大陆和台湾共同举办,面向两岸招展;台湾出版界团组第一次经厦金直航直接赴厦门参加图书交易会,既便捷又节省成本;台湾图书第一次在祖国大陆的图书展会现场销售等,为两岸图书业界的合作与交流又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构架了一个共创商机的起点,开启合作交流新篇章。

厦门是全国互联网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厦门就已成为动漫的“原创地”,台湾多家网络游戏公司在厦门设立研发基地,产生了大陆第一代网络游戏开发团队。厦门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台湾动漫知名企业的哈乐吧、西基动画、草莓资讯、大拇哥等在厦门软件园动漫基地“筑巢”。

一次次的接触与合作,加快了厦门对台文化产业交流的步伐。厦门还计划建设闽台文化交流中心大厦,该项目涉及工艺美术、工业设计、咨询策划、品牌营销、会展旅游、传媒与出版等行业。

如今,厦台两岸的文化产业交流已从一般性交流发展到紧密型的交流合作阶段,交流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合作项目不断增加。

锻造精品创建共有精神家园

经过长期酝酿和发酵,厦门在对台文化交流上走出了特色之路:以闽南文化交流为主轴,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融合两岸同胞感情的交流品牌,并在品牌带动下形成各项对台民间交流合作持续升温的良好态势。

民俗交流。由海沧区主办的保生慈济文化节,与台湾延续300多年的保生大帝祭祀活动相衔接,产生广泛影响。包括保生大帝信仰、妈祖信仰等民间信仰的交流及姓氏宗亲之间的宗族文化交流活动,体现和突出了浓郁的闽南地域文化特色。

艺术交流。在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曲比赛和小白鹭民间舞团、爱乐乐团、高甲戏剧团赴台演出及南音、民乐、合唱、书法、绘画等民间艺术广泛交流的基础上,从2007年起举办每年一届的“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使之成为两岸间独具特色和魅力的综合性大型艺术交流盛会。

体育交流。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台湾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每届都亲率选手参与;两岸高校赛艇比赛,高校校长率队参加,中央台直播,影响面广;集美海峡两岸龙舟竞赛,吸引许多台湾龙舟队。

新闻出版交流。创办了厦门卫视、闽南之声、《台海》杂志、厦门网站等颇具闽南地域文化特色的新闻媒体。厦台间新闻交流活跃,频频对两岸重大事件同步直播。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分别在厦门和台北举办,成为两岸出版界最具影响力的图书交流盛会。

青少年和教育交流。闽南文化研习营、闽南文化论坛、“闽南风・海峡情”两岸青少年夏令营、两岸青年联欢节等,已成为深受两岸青少年欢迎的交流品牌。

在多样性、广泛性、民间性交流品牌的带动和影响下,广大台胞通过厦门认同和了解祖国大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自觉融入厦门生活,自愿把子女带到厦门就读,自主在厦门投资兴业。目前在厦门长期居住的台胞约8万人,在厦门就学的台湾学生有1200多人,台胞在厦门购房达 10000 多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