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文化

2009-01-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曾练武 我有话说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时代赋予高等院校的神圣职责,又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客观要求。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校园文化,才能凸显校园文化的思想引导力和精神凝聚力,

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把他们培养成什么样的接班人,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命运和前途,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盛成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协调、整合各种文化,才能保证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正确地前进方向,才能使高校师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居于最高层面,是我们立党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当前,我们正处在价值观念深刻变革的时代,先进文化、健康文化和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同时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在这样的条件下,高校要建设和谐文化,就必须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师生、教育师生,用先进科学的文化思想和积极进取的文化精神引导广大师生。通过潜移默化的思想影响和文化陶冶,使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广大师生的主导意识和精神支柱。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保证人民团结奋斗、克服困难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的灵魂是由价值观、理想追求、精神面貌、道德情感等组成的校园精神文化。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思维活跃、视听开阔、积极进取,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热情,主体意识较强,但在理想上容易迷惘。因此,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学生,打牢他们的思想基础,使他们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他们为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努力奋斗。树立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使命。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精神作为思想基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对实现共同理想的动力之源的价值认同。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历史表明,高校总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是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总是以改革和创新为己任的,是倡导和引领时代精神的前沿阵地。因此,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觉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形成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高尚情感,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和实践者。要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强音,把树立科学创新精神、提高科学创新素质、培养科学创新人才作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和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使校园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始终保持时代性、先进性。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广大师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激昂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是当代大学精神的主旋律。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道德规范。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名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高校的师生群体作为校园文化的创建主体,无一例外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承载者和实践者。因此,要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创建活动参与广、影响大的优势,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师生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强化道德责任意识,不断提升道德素质,构筑高校德育高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校园氛围,营造新型人际关系,是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