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独联体国家遭受金融危机冲击

2009-01-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韩显阳 我有话说

直面金融危机

俄罗斯总理普京日前责成本国财政部参照每桶原油41美元的价格调整2009年的财政预算。专家预测,俄罗斯今年将出现近10年来的首次预算赤字现象。与此同时,独联体其他成员国连日来也纷纷公布本国2008年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对2009年经济前景的预测。此间舆论指出,所有独联体国家都正在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

从2008年全年经济指标看,独联体各国公布的数字算不上十分糟糕。整个独联体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6%,成员国间贸易额同比增长了40%,达到创纪录的2600亿美元。但应看到,上述乐观数字基本上是靠去年上半年进出口货物价格大幅度上涨“积聚下来的”。去年8月以后,能源、原材料价格一路走低以及国际信贷市场崩盘,以能源、原材料出口为经济支撑的独联体国家陷入巨大危机中,各国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几乎全线放缓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根据相关预测,由于出口拳头产品价格下跌,独联体国家2009年的出口额增幅将大幅回落、甚至出现负增长,而消费品进口和外来投资也将出现双双下降的局面。由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经济深陷危机,中亚、外高加索等国的独联体主要劳动力输出国则面临来自国外汇款急剧萎缩的局面。

就遭打击的程度看,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乌克兰等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独联体国家经济危机开始于贸易和支付领域,接着波及政府预算、货币汇率,最后是失业人数增加以及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等。大多数观察家认为,此种困难局面2009年将持续。独联体整体增长不会高于3%,而大多数成员国的外债将大幅增加,居民收入却出现下降。

独联体成员国的经济危机,直接冲击到组织内一些一体化项目的实施。2008年,独联体、欧亚经济共同体曾规划出一些旨在提高合作水平的项目,俄、哈、白三国关税同盟也应于今年开始实施。当经济危机到来之时,独联体各国首先考虑的应对措施却是对本国企业以及粮食等某些商品实施关税、非关税保护,其后果是造成彼此之间的贸易和经济联系减少、经济形势更趋恶化。

2009年初爆发的事件已经证明,经济危机更容易引爆旧有的冲突和矛盾,其最好的例证就是俄乌不久前爆发的“天然气争端”。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争端中,乌克兰向世界证明它在俄―欧天然气供应网中所处的关键性地位,以及建设从中亚绕经俄罗斯的天然气管线的必要性。作为冲突对立方俄、乌两国,都不是这场天然气争端中的赢家。通过这场震动世界的事件,促使欧盟更加积极考虑建设纳布科天然气管线,及规划从中亚向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出口天然气。此外,俄乌“天然气争端”不过是引爆了“雷区”中的一枚地雷,随即中亚国家很可能要求俄罗斯参照欧洲市场价确定双方的天然气贸易价格。

独联体内类似争端不断出现,其原因在于各国在俄罗斯帝国时期、特别是苏联成立后从能源原材料供应一直到交通、劳动力市场就存在着紧密联系。成为独立国家后,独联体一些成员国从自身利益和政治目的出发,不惜破坏原有协定或共识。要“斩断”历史联系,不仅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还有悖于去年秋天通过的独联体经济发展战略中所确立的合作与一体化精神。

俄新社资深专家瓦尔多姆斯基认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独联体、欧亚经济共同体、俄白联盟国家的成员国各自为战,并没有共同制订一个预防和消除危机的有效机制。当成员国间爆发争端之时,各国均不信任所在的地区组织,而是寻求欧盟、国际仲裁机构,由此将独联体等组织无所作为公诸于众。

(本报莫斯科1月23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