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年初一这一天

2009-01-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郑晋鸣 通讯员李骁轶 我有话说

又是一年春节到,经济寒冬对今年的“年味”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在江苏各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都在大年初一这一天,以不同的方式传承风俗,表达对来年的希望。

南京夫子庙:民俗文化吸引世界目光

家住南京的美国人杰森是一位在中国工作了五年的“老外”,大年初一的清早

,他携家带口、邀约朋友,去南京夫子庙的民间艺术大观园赶庙会。

杰森告诉记者,刚来中国时,他对中国农历新年的理解,就是孩子们换上新衣服向长辈祝福,亲友们也互相走访拜年等等。可是时间久了,“老外”们不满足于这样的民俗,他们主动走进各种民间文化场所,享受更多的民俗文化盛宴。在夫子庙古戏台上,南京白局、吆喝、评书,还有昆曲、古琴轮番上演,下面的观众有上了年纪的“老南京”,也有年轻人,还有各种肤色的“老外”。

“这些年,有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愿意在过年期间来夫子庙感受传统文化。”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研究室原主任吴福林告诉记者,“南京的夫子庙,‘年味’最正宗。”

记者在夫子庙看到,除了风筝、剪纸、抖嗡、灯彩等民间艺术现场制作让人频频叫绝,旅游景点根据春节假日设置的活动和节目,也让游客流连忘返。在根据童话故事创作的花灯舞台前,许多小朋友玩起了游戏,家长们也纷纷加入。一条融儒学文化、科举文化、民俗文化为一体,集历史文化价值展示、民间手工艺品制作、地方特色戏曲交流为一身的民间艺术大观园,为南京的春节增加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赣榆:苏北小镇的“摇钱树”

“过年了,什么不买,也得‘请’棵摇钱树回家。”正月初一这天早上,连云港赣榆县的个体户小张打算去买棵摇钱树,“今年经济形势不好,生意不如往年好做,买棵摇钱树,寄托一下对来年的希望。”

在江苏苏北的一些地区,过农历年有购买摇钱树的风俗。人们相信,棵棵高过十米的青葱翠竹,会给新年带来喜气、运气。

“今年买摇钱树的人比去年多了一倍,不但做生意的人爱买,许多从事其他工作的人也来买。我卖摇钱树卖了十几年,一年也就大年初一开市一次,不仅是赚钱,也是想把咱农村的传统习俗保存下来。”帮顾客挑选着摇钱树,卖主老李对记者说,“特别是今年,想让大家在经济都不太好的情况下,过个对政府、对国家充满希望的春节。”

看到已经大年初一了家里摆放的年货仍没有动,记者表示好奇。老李说,前几天,县里的领导给像他一样的孤寡老人送来了年货,还发放了过年补助。“政府对双下岗职工也增加了每人500块的补助,为的就是关心我们低收入群众。”

一阵寒风吹来,摇钱树被吹的“哗哗”响,正如一首苏北民谣唱道:“摇钱树哗啦啦,来年丰收进我家;摇钱树使劲响,我们的日子节节高。”

张家港南丰:全靠党和政府的关怀

大年初一的清早,张家港市南丰村爆竹声已经噼啪作响,老百姓们都用“高声”来迎接红火的新年。

记者走在乡间的水泥路上,各家各户门上都贴着祝福的对联,一派喜气洋洋的氛围。按照以往的传统,人们大年初一这天是不下地干活的。可是南丰村蔬菜大户张大伯一早就走上田头,在蔬菜大棚里忙活开了。“大年初一,很多人家都会请客吃饭,蔬菜需求大,平时政府给了我们很多帮助,还请专家来指导我们种菜,现在春节期间,我们也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一边忙着摘黄瓜,张大伯一边告诉记者。

一旁的养猪大户小陈也告诉记者:“党和政府处处照顾我们农民,我们养猪大户,面临的风险比较大,一旦发生疫情,可能遭受严重损失。今年政府开展了生猪养殖保险,我们只需要承担总保费的40%,我们是花小钱、保大安啊。”

伴着“新年好”的祝福声,记者发现,金融危机虽然使部分企业出现困难,但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江苏苏南农民的生活却未受到太大的影响,广大农民过着快乐祥和的新年。(本报南京1月26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