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动向和趋势

2009-01-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贾科 我有话说

作为美国高等教育的旗舰,美国研究型大学历来重视本科教育的发展。从1949年麻省理工学院公布《路易斯报告》至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研究型大学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本科教育改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驶入快车道,这一时期研究型大学出现了一些适应世纪之交特点、值得我国大学借鉴的发展动向和改革趋势。

20世纪90年代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改革动向

自研究型大学诞生之日起,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就成为研究型大学无法回避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进入90年代,研究型大学开始调整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很多研究型大学都采取了相应措施,其中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改革较为典型。伯克利加强了以下几方面工作:将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摆在关系学校发展的同等位置,这对本科教育的发展是极大的鼓励;继续加强本科师资,鼓励教师从事本科教学,并切实将教学水平纳入到教师晋升、增薪的评价体系之中,使有志于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了本科教育的教学水平;加强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学习交流,鼓励本科生参与研究生的研究项目,也鼓励研究生参与本科教学。

90年代,研究型大学开始认真思考如何更好地将教学工作与科研活动相结合,如何更好地发挥研究型大学在师资、设备、经费等方面的优势,使这些优势更好地为本科教学服务,从而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学决不能仅停留在“教”与“学”的层面,而应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的资源优势,加强教学与科研的内在有机统一,开展基于研究的本科教育教学。这是90年代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基本特征。

90年代,研究型大学面临新的外部环境,知识的高速扩充使得大学很难通过四年教学让学生成为一个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学科前沿发展的优秀专业人员;而社会对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期望也发生了变化,社会更多地希望研究型大学培养出具有开阔思维、创新能力、领袖才干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某一方面的技术工人。鉴于此,很多大学都采取了果断措施来加强学校的普通教育。

进入90年代之后,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有所变化。针对这一情况,研究型大学适时对本科教育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制订相应规划,加强对本科生科研方法、技巧和思维的教育。这项改革措施很快在研究型大学中得到普及,如哈佛大学就积极鼓励本科生自主从事科学研究,学校为此每年拿出100万美元来奖励那些在科研方面取得一定成果的本科生。

世纪之交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1998年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委员会公布了《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发展蓝图》(博耶报告),报告对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发展进行了全面检讨,并提出了十大改革建议。在该报告的推动下,研究型大学掀起了新一轮本科教育改革。

新生问题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新生素质不高困扰了几乎所有的研究型大学。1998年以来研究型大学在改善新生教育方面加大了力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统计,80%以上的研究型大学都给新生开设了“学术导向性研讨课”,50%以上新生参与研讨课的大学占42%,研究型大学在加强新生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90年代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出现了新的特征:其一,教师教学并不局限于课堂,而是尽力为学生创造小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怀疑和探究的精神;其二,除课程学习外,教学还注重学生交流技能的训练,使交流技能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其三,注重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

从大学管理层来看,研究型大学也正在积极探索鼓励教师参与本科教育的有效措施。例如在提高本科教学与教师加薪、晋升的相关度方面,效果就比较明显。据统计,在研究型大学中,认为在教师加薪、选聘方面,教学是评判标准中的主要因素之一的教师大约占35%;认为与1998年以前相比学校更加鼓励教学的教师大约占44%。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的局面正在形成。

关于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

鉴于研究型大学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其本科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广受各界关注、颇为复杂的一项工程。各主要大学的本科教育改革行动都显得既大胆又谨慎,因为作为大学的基础,本科教育积极而又稳健的发展是整个大学前进的基本保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大规模的本科教育改革对研究型大学自身和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其本科教育改革还将继续下去。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的新世纪的挑战,作为美国大学旗舰,以创新为己任的研究型大学,决不会抱残守缺、固步自封,诚如哈佛大学前校长劳威尔所言:“学生们一代接着一代,如同海水一浪接着一浪冲击着陆地。不论我们认为人的历史是单调的或是狂暴的,有两个事物总是新的,这就是青春和对知识的追求,这也正是一个大学所关心的。我们学校的年龄可以用世纪来计算,但只要它热切地追求这两件事物,它就永远不会衰老。随着时代的变迁,为达到目的所使用的方法可能变化,但目的本身是永远不变的。”(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