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生命之歌在虚拟空间激荡

2009-02-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高赛 我有话说

“班长,你在上面请一定记得:好好看着。我们,就是活着的你……”

一封一名人民子弟兵写给在四川汶川地震救灾工作中牺牲的班长的信,讲述了他们从1998年入伍抗洪的携手并肩,到2008年抗震救援前的豪情誓言,10年里有说不完的兄弟情。这一切在去年的5月14日,伴随着瞬间倒塌的房屋戛然而止。QQ群里的聊天

,班长的记录静止了……

2008年,有多少这样的心情滋味在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的群里、彼此沟通中激荡。网民力量的第二代互联网(Web2.0)时代,这封《给班长的信》第一时间被网友发现,并大范围“粘贴复制”,而文中提及的老兵的QQ群迅速爆满,但仍有网友坚持不懈地申请加入,一起静默,一起点亮班长灰暗的“头像”。在这一刻,网络即时通讯工具所连接的不再是一部部冷冰冰的机器和电脑显示屏,不管是我看、我听还是我经历,都有浓郁的爱的洗礼和感动慢慢弥漫开来。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手机等通讯渠道不畅并没有影响信息的传递,网络即时通讯工具以最快的方式将爱的力量凝聚起来,类似“汶川加油”、“天佑中华”的网友签名迅速成为亿万网友最醒目的标志,汇聚成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去年5月17日,一场婚礼也通过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在相隔千里的四川灾区和沈阳两地举行:仍在地震一线进行救援的新郎张猛与新娘常芳通过网络举办了这一场没有鲜花、没有喜酒的婚礼。救灾帐篷内,张猛借助视频聊天功能,看到了远方的妻子,看到了双方的父母。婚礼上,张猛通过网络向父母鞠躬感谢,通过网络与妻子拜天地。

直到去年11月,一名来自四川北川县曲山镇的母亲贺先琼仍然利用第二代互联网最常见的方式找寻儿子的信息。“孩子能否与家人团圆,这场生命奇迹的爱心导演,就是我们。”这句话是网友们的相互鼓励,也让几近绝望的母亲看到了希望。在网上得知孩子已被救出的消息,她感到无限的欣喜。这些持续进行着的网络寻人、救助和募捐活动,以实际行动通过一个个跳动的聊天头像,抚慰着人们受伤的心灵。

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一直密切关注着以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新媒体的成长和表现,他认为,社会的舆论趋势正向网络民意靠拢,利用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可以迅速查清事实的真相,网络即时通讯线上用户在网络社区或者是群里讨论、互相询问,使事实的真相很快查实。喻国明表示,QQ是“聚合草根价值,成就社会关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