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江声依旧:感念松原实验高中

2009-02-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培育 我有话说
说说我读高中时的母校――扶余高中,即现在的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中的前身。

扶余地处松嫩平原。松花江从长白山天池发源后,一路向西北自由流淌,到了扶余县城与嫩江合流,掉头向东北流去,与黑龙江汇合。

我刚到扶余高中时,这里还不像个学校,准确地说,只有一处王子形的房子。新学期一开学,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建校劳动,平坟头,填壕沟,挖坑栽树,运土修路……经过两个多月,于1957年11月6日举行了开校典礼。那天,校园里人很多,县领导及各界代表都来了,祝贺扶余县终于有了自己的高中,从此结束了孩子们到外地念高中的历史。

那两年,政治运动多,学生的劳动也多。除了前面说的集中建校劳动外,开校之后各种劳动也是持续不断。1958年,春季开学,省里要求各学校大搞勤工俭学,做到办学经费自给。学校经常安排学生到下坎去开荒种地、打柴、拉砖……校内的很多事情也是学生自己干。比如,我就管过学校阅览室,为学校刻钢版印复习材料,当过学生食堂管理员。有段时间我的课桌上摆着个闹钟,上下课时间一到,我就到校园中去摇铃。1958年秋,上面要求全校停课,师生一起到洮南县永茂镇猪腰子山上开矿,大炼钢铁。一天,总务主任毕广田老师对我说,前线急需一些生产生活用品,那时统称为“钢铁物资”,让我和王立昌同学过江去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采购。当时的松花江已经封江,我和立昌早上步行过江,按要求到一家一家商店去买蜡烛、风镜、闹表,还有煤油桶、漏斗、菜刀等,有十四五样,装满满的两条帆布大口袋。傍晚时分,我们雇了一个驴车,帮我们拉过江。谁想到刚走上江面,就听见江冰嘎嘎地响,为了安全,驴车的主人怎说也不同意送我们过江。没办法,我们只好把东西卸下来,我和立昌一人扛一个大口袋,小心翼翼地在江面上走。快到江心,冰更苏了,还清晰地听到流水声,我们也不敢继续往前走了,两个人就趴在冰上,推着大口袋,试探着匍匐前进。这时天也黑了,我们心里都有点怕……忽然听到前面传来呼喊声,还有灯光在晃动――原来是毕主任带领一些同学来江边找我们。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我和立昌奋力往前爬,终于上了岸。毕老师狠狠地批评我们:“看见江冰苏了你们为什么不返回前郭旗,明天早上再回来,出事怎么办?”一下子,我的眼泪流出来了。倒不是因为委曲,而是感受到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说实话,我俩谁也没想过第二天回来,一门心思想早点把东西如数运回来,不要误事。

那时,让学生去参加过量的劳动而影响学业,自然是不正确的做法。但是,当时的校领导和老师们都是爱学生的,对学生极端负责任的。李大洲校长非常善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在劳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吃苦精神和工作能力,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独立的人格。大洲校长本人也很有魅力,他平易近人,严于律己,处处给同学做表率,他的思想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对我们以后几十年的成长和发展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我们的教导主任高权老师始终认为学校就应该以教学为主,他主持制定学校教学计划,千方百计确保教学时数。就是在大炼钢铁的那些日子,尽管白天干一天很累,晚上也要按教学计划上课。我们听课时难免眼皮打架,就用手点些凉水在眼睛上揉一揉,然后睁大眼睛继续听讲。从钢铁前线返回学校,距高考只有几个月。学校规定毕业班同学不放寒假,整个假期都用来补课。我们高中的老师都是从扶余一中分过来的,虽然从前没有教过高中,但是他们那种敬业精神和高超的教学水平都让学生们十分敬仰和佩服。老师们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心上好每一堂课。在补课期间,他们抓住每一门课的精髓和要点,用一节课时间讲好两节甚至三节课的内容。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数学老师张广增、金海峰、薛天心,语文老师王博、王恕身、高桂馥,理化老师黄家昌、吴振浩,我的班主任、外语教师赵国钧等等当年讲课时的情形。他们思维清晰、逻辑缜密,教知识更教方法。他们都用自己的语言讲授教材内容,有的老师还把数学公式、规则编成顺口流,我们听一遍就记住了。高考前夕的总复习,学校采取分散复习和集中辅导相结合的方法,集中辅导时学生自愿参加,既解决了学生复习中遇到的共同问题,又给学习好的同学以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时间。由于师生共同努力,当年高考80%左右的同学都顺利地升入了大学,一大批学生还考取了国家重点大学。从此,扶余高中也在全省有了知名度。

现在,我们这批学生都进入了古稀之年,在京的有二十多位,每年都要聚会几次。聚会时大家自然会谈到母校,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母校建校50周年之时,100多位校友结集出版一本书献给母校,这本书起名叫《江声依旧》,表明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涌动着松花江的江声”,我们对母校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没变。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老专家协会常务副会长、金岳霖学术基金会秘书长,中国玄奘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董事长等。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院、教育部的科研课题10项,有多项成果获奖。主要著述有《形式逻辑原理》、《先秦逻辑史》、《中国古代哲学精华》、《金岳霖思想研究》、《创新思维导论》,主编《逻辑时空》丛书等。松原市实验高中(原扶余高中)首届毕业生。

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

学校创建于1957年,初名扶余高中,后更名扶余七中、扶余三中,松原建市后,划为市直属的实验高中。她的诞生,传承着夫余古国、辽金故地往事越千年的文明基因,一直享有当地最高学府的荣誉。

学校以“树学府风范,造时代精英”为办学理念,以“崇高、卓越、完美、纯洁”为校训。半个多世纪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学校先后被评为吉林省10所高中名校之一、首批重点高中和示范性高中,2007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校友记忆

母校地处高岗,高树围绕,寂静幽深,天高风劲,空气极为新鲜。头一年还没有电灯,第一次电灯放亮时师生为之雀跃,学子纷纷作文以记之。师生运煤渣垫起了校内的那条主路,与校外的泥泞路对比鲜明。我每日清晨步行上学,路上常背俄语课文。行人稀少,绝无汽车之扰。为修建学校食堂(兼舞台),我们曾日夜兼程,人工推拉大车从东郊运回砖瓦。我曾在这个舞台上导演了我的第一台小品剧,也在这个舞台上领取了我的“优秀毕业证书”。???

――选自校友李玉璞的《回忆、纪念与祝贺》

母校回望

席泽宗《忆西北师大附中》

…………………2009年1月10日4版

曹勇进《难忘母校的爱国主义教育》

…………………2008年12月17日7版

方国才《成长,从镇江中学起步》
…………………2008年11月21日4版 

网络支持:光明网新浪・新浪教育

互动热线:010-67078528 67078146

电子邮箱:mxla1008@yahoo.com.cn

网络博客:blog.sina.com.cn/mxlz1008

通讯地址:北京市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教育部

邮政编码:100062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