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几十年,老师的脊背就是学生的桥梁

2009-02-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王晓樱、魏月蘅 我有话说
本报海口2月4日电2月2日,节后上班第二天,琼中县委书记傅信平以及相关县领导组成的慰问团来到湾岭镇大墩小学看望王文周、王升超两位老师,除送去4000元慰问金外,还给老师们带去了一个更大的礼包:现场办公,解决建桥事宜。听到将要修桥,这让学校的老师们兴奋不已。

湾岭镇大墩村委会是一个黎、

苗、汉多民族聚居地,有8个自然村1236人。湾岭镇高田村、高湾村和搭择村是三个相对封闭的自然村寨,三面是高耸入云的大山。蜿蜒流淌的马干河和龙牛河成了三个村村民出入的必经之路。3个村民小组的38名学生每天必须经过搭在近20米宽河面上的简易木桥才能到大墩小学。每逢雨季,山里河水水位上涨迅猛,简易木桥很快被淹没或是被冲走。但这并不能阻止38名学生的求学之路,也阻止不了大墩小学的乡村教师们爱生如子之情。雨季背学生过河成了大墩小学每位教师的必修课。

大墩小学校长王升超,在大墩小学执教了25年,他说:“一到每年农历八九月份的雨季,只要下雨,河水上涨,早上7点,我们学校7位老师就分成两组分别到马干河和龙牛河接学生过河,几十年如此,越是风大雨大越是接送频繁。”学校54岁的教师王文周,在大墩小学执教33年,是大墩小学前任校长。提起接送学生过河,他说:“几十年来,我们自创了很多过河的办法:水位齐腰时,老师们站在河中间,手拉着手把学生送过河;水位齐胸时,我们就把学生背过河或是让他们骑在肩上;如果水位更高或是水流湍急,我们就需要家长配合,用竹筏或汽车轮胎把学生送过河。”一到雨季,为了保证学生们安全,大墩小学的老师就卷着裤腿,把学生背过河后继续走2公里泥泞的山路,来回奔波接送学生,有时一天得来回十几趟。但大墩小学的老师们从没有一个叫过苦,叫过累。去年9月到大墩小学支教的郑秀娟、吴少霞两位女老师说:“我们刚到学校时,看到老师们冒雨淌水过河背学生上下学,特别感动,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我们也自觉地加入其中。”

王升超和王文周认为自己几十年如一日接送孩子上学这点苦不算什么,可一看到孩子们过河后湿漉漉地坐在教室里冻得直哆嗦时就心疼。修桥,成了他们多年来的期盼,也是大墩村人的迫切愿望。王文周和王升超表示:“我们别无所求,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离开学校的时候看到孩子们能自己过桥上学。”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琼中县,全县每年的财政收入只有4000万元左右,修路、建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很大程度上依靠中央和省里的投入。由于大墩村山高坡陡,必须建一座高架桥才能解决实际困难。据测算,建桥需一百多万元建设资金。

大墩小学教师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保铭,他对此高度关注,指示政府有关部门和琼中县政府要立即采取行动,在基本完成大墩村马干河建桥的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尽快动工建设,早日把桥修好,切实解决困扰师生家长多年的问题,为学生铺就畅通安全的求学之路。各市县政府、各级教育部门要举一反三,认真查找和解决类似问题,杜绝安全隐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每当暴雨河涨之后,王升超、王文周等老师成为学生过河之“桥”。本报通讯员黎大辉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