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再说一稿多投

2009-02-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韩小蕙 我有话说
时下,“一稿多投”现象早已是“满园春色关不住”,并且似乎成为一种普世价值。然而,更多的作家还是很困惑,多投了之后还是老觉得不怎么好,好像做错了什么,心里不踏实。前不久,广东著名老作家陈善?先生给我发来E-mail询问:“有一位文友说,如今一篇稿子在八大军区开花都无所谓了。唯一的禁忌是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
,即不同时发在同一地区,余则宽松得很。请问是吗?”我的回答是:“他说得不对。起码在文学刊物里,不能飞鸟乱投林。”

这看起来首先是站在编辑立场上说的话。的确,我做文学副刊20多年来,现在是越来越多地遭遇到“一稿多投”之苦:比如去年抗冰雪灾害时,有一位作家的长文投来,我们漏夜编发、改错、送审、上版,以最快版面头条刊出,全不料第二天却发现此文同时出现在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京城3家报纸上,让我尴尬不已。这样的事在汶川大地震后又上演了一遍,此次是来自前线的一篇稿件,以密集的阵势同期出现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及该作者家乡等5份报纸上,至于还有无第6家、第n家……不得而知。

以君子之心忖度之,我想,这些“一稿多投”者们,其绝大多数都不是冲着赚稿费去的,而是认为媒体各有读者群,能让自己辛辛苦苦写的稿子多一些人看,为什么不呢?作为一个作家,我自己也早在多少年前就被告之:稿件可以同时发一报一刊,或一大报一小报、一南报一北报,互不搭界,不逾矩。不过,这种不成文的“行规”现在已被全面打破了,因为报刊业发展得太快,作家们的稿子供不应求,有的编辑部就放手“将军夜引弓”了。更有些偷懒的编辑不负责任,擅自从网上乱扒稿件,用出来作家本人全不知情。比如某次,广东一家大报的副刊编辑向我打听他们刊用的一批作家地址,问曰:“您知道季Mu林是谁吗?”我大惊,忙反问:“你说的是季羡林先生吧?你从哪儿得到他的稿件?”答曰:“网上。”这些现象种种,有的编辑部还未洞悉,早被读者看了个火眼金睛,早几年,往编辑部揭发、举报、抗议、嘲讽的读者来信时而见到,现在呢,都见怪不怪了。

是容忍了吗?是接受了吗?抑或赞同?

――不容忍、不接受又怎么样?当一种个人行为演变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时,就形成了强大的约定俗成势力,惯性会使风暴越发猛烈直至走向极端。编辑部无权力制裁,读者亦只能鄙视一下了事,你还能怎么着呢?

可是话说回来,什么事情都得有个度,好比黄河之水从壶口奔涌而下是壮美的瀑布,但若“九地黄流乱注”可就是灾害,要造成哀鸿遍野了。而且这么做,首当其冲受害的是作者自己,不仅会败坏自己在编辑部及文坛中的名声,长而久之,手里的“笔”也很可能会变得商业而浮躁,致使作品每况愈下。

或曰:那别人都这么做,唯独我自己坚守,不是很亏吗?况且今天时代的新口号,已经转身变成了“酒香也怕巷子深”。再说,很多编辑部并不在乎,读者也容忍乃至欢迎,我们一定非要守身如玉,还有什么意义呢?

那么我出一个主意吧:以后凡一稿两投或多投,先跟该编辑部言语一声,如蒙允许,皆大欢喜。这样坦诚做人,第二方、第三方不仅都好接受,作家自己心里也踏实、愉快。在此坦白:这也是我自己近年来的投稿方式――早年我也曾一稿多投,那滋味其实很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