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2009-02-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杨泉明 我有话说

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巨大的政治魄力和理论勇气,以思想解放带动拨乱反正,以拨乱反正推进改革开放,指引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高等教

育率先开启改革开放的新历程。在高等教育领域,思想解放和拨乱反正全面清算了十年动乱对知识分子的迫害和对教育事业的破坏,逐渐营造起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确立了高等教育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性地位。1977年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是科技教育系统拨乱反正的动员令,也是推进全面拨乱反正的一个大动作。恢复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是高等教育事业拨乱反正的起始点,也是全面拨乱反正的突破口。《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教育和高等教育描绘了全面改革开放的新蓝图。从此,中国高等教育开始步入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快车道。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抉择,把高等教育事业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勾勒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光辉前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行动指南。《高等教育法》的颁布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在“共建、调整、合作、合并”方针指导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开启了中国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历史进程。教育创新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各个方面全面展开。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在新的发展机遇期,教育优先发展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方针,促进教育公平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政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教育发展的中心任务。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迈出了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进而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关键性一步。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将进一步引领高等教育发展方向,推动高等教育在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历史跨越。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神州无处不飞花。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合拍,与改革开放的大潮呼应,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成就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描述。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高等教育最鲜明的特点是始终高扬改革开放的旗帜。中国高等教育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取向,始终保持改革创新的坚定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破除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和观念,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创新,使高等教育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无穷的活力。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高等教育最显著的成就是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中国高等教育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发展奇迹,在较短的时间内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走过的发展历程,在发展规模上一跃而居世界第一,实现了教育史上“观化百代后,独立万古前”的发展创举。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高等教育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和坚持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中国高等教育的脉搏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跳动,始终坚持与社会需要相适应、与当今时代同进步、与经济社会共发展,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实现新的跨越,走出了一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反映当今时代特征和体现中国高等教育特色的发展道路。

这是一条坚持中国化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一条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一条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全面开放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中国高等教育坚持从我国国情和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出发,以中国现代化建设需求为导向,努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中国高等教育坚持科学发展,全面优化布局、层次、类型和学科结构,把提高质量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使高等学校成为培育英才的主阵地、科技创新的桥头堡、社会服务的生力军。中国高等教育始终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努力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努力建设成为推动人的大发展和文化大发展的坚强阵地和精神高地。中国高等教育不断深化宏观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入体制、内部管理体制、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大力促进本土教育国际化和国际教育本土化的有机结合,探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不断提高对外开放、交流与合作水平,极大地增强了国际竞争力。走向未来的神圣使命

在世界发展潮流中,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提升软实力的战略重点。二十一世纪,是中国高等教育发挥更大作用的世纪。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中国高等教育必须主动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努力推动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这是国家和民族的选择,也是高等教育自身的选择。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准确把握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方位。要清醒地把握中国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总体格局中的历史方位,明确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相比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和不足。要科学把握中国高等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历史方位,明确时代和人民赋予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和高等教育在民族振兴中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要准确地把握中国高等教育在整个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历史方位,明确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如何更好发挥引领和先导作用。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明确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在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进一步深化对高等教育建设目标的认识,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要全面推动以一流的观念、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条件、一流的学生、一流的教师、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成果和一流的服务为特征的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带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正确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互动,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正确处理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等关系。要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又好又快发展。要始终坚持教育改革,始终坚持教育创新,始终坚持对外开放。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突出中国高等教育的战略重点。要切实把握当今时代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做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谋篇布局。要把不断提高质量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心,强化内涵发展,着力提高质量,努力提升水平。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努力打造中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品牌。要立足国情、适应世情、着眼校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根据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的发展实际,在科学定位中积聚发展优势,在积聚优势中创造鲜明特色。要进一步发挥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核心、龙头和导向作用,努力形成一流的办学成果和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以使我国尽快跻身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行列。

(作者系四川大学党委书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