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助残济困的希望之光

2009-02-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先琴 我有话说

两年时间里,动员筹措9000多万元,为89000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做了手术,救助特困家庭21100人,培训1200名残疾人掌握了谋生技能……这些惊人善举,出自一个民间慈善机构――河南省助残济困总会。

“如果没有张主席的忘我工作,就没有今天的业绩!”、“是张主席给了我们全家生活的希望!”采访中,不断听到这样的感慨。

大家讲到的张主席,是河南省原人大副主任、省助残济困总会主席张世军。曾经在基层工作过的他,深深了解扶贫济困工作的重要性。从领导岗位退下后,他决心投身慈善事业,为社会发挥余热。独具优势的协调能力与影响力,使他很快聚集了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筹措到一笔笔善款。2006年7月1日,正式成立了河南省助残济困总会。

“‘总会’成立当天,省委书记徐光春发来贺信,在我们的工作报告上作了批示,次年,我们的主要工作‘曙光行动’就列入省委省政府十件实事,正是这些支持,成就了我们今天的事业。”回顾近年的作为,张世军深有体会――

首先,慈善事业蕴藏着极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最大限度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支持,得到社会的广泛拥护和参与。“总会”成立前,钱无分文,房无一间,是“慈善”二字吸引了一批爱心企业家,截至目前,给“总会”和“曙光行动”捐款的有70余家企业和个人。

第二,我们选对了切入点。河南有近40万人患白内障,看不见光明,十分痛苦,能早日让他们见到光明,意义重大。而且现在技术成熟,只要工作做得好,完全可以把想法变成现实,所以我们在全省免费为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的“曙光行动”得到支持。

第三,依托残联使“曙光行动”进展顺利。在4000多万人口中进行普查,澄清白内障患者的底数,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所以“总会”一成立,所有“助残济困”工作,都紧紧依靠各级残联一起开展工作;同时,“总会”有力的协调是“曙光行动”成功的前提。如何出思路,出方案,如何筹措大量的资金,如何管理和使用好资金,“总会”一批老干部作出了有效的努力。

为张世军主席体会作注解的,是一个个受益者:渑池县75岁的崔神管老汉,因双目白内障,失明4年,如今经过免费手术,不仅生活自理,农忙时还能出力;安阳县吕村镇孙奇村70岁的杨保珍老人患白内障20多年,老伴身体不好,“曙光行动”帮他彻底恢复了视力,几个子女可以放手外出打工创业,生活水平一下提高了。三门峡市委书记李文惠说,省助残济困总会为全市50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使5000个家庭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不少家庭因此脱贫。

新的一年,河南省助残济困总会将确保53000名白内障患者见到光明,并且落实一系列机制,创建5个“白内障无障碍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