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抗日烽火中的一所山岭中学

2009-02-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孔凡礼 我有话说

我中学的四年半时光,有幸是在赵纶士先生领导的六邑中学(今太湖中学前身)度过。

纶士先生作为一位教育家,他的最大业绩是为我们请来了许多好老师,其中有教我们国文四年的金真逸老师。

听金老师的课,如

坐春风之中,我由此对中华古代文化产生了浓烈的兴趣,这对我以后从事古代文史工作这一重要人生选择起了重要的作用。

纶士先生办学,旨在为国家、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他叫我们要关心天下事,每个星期一的朝会,他都要给大家讲一讲国内外的大事。我们很早就读到了《论持久战》(当时不知道是毛泽东写的),学校还请了思想先进的人士,为大家作了太平洋战争形势的报告。同学们都很关心时事,储平战同学在作文中畅论太平洋战争的罪魁祸首东条英机必败,议论超群,很有震撼力。国文老师李西溟给了95分,以“神乎其技”相赞,让大家传阅。当时一般中学很少能这样做。而且学校所在地是偏僻的山岭,远隔大后方重庆,这就更加可贵。

纶士先生艰苦建校,我们在艰苦中成长。我们睡在一百多人紧紧挨着的上下铺宿舍,两个人共用一盏茶籽油灯上晚自习;吃的菜大多是黄豆加咸菜,学校也养着几头猪,但很少能吃上肉。一次偶然吃肉,教英语的赵恩?先生高兴得说自己“齿牙相庆”。我们的生活可谓苦,但当时并没有觉得苦。老师精神饱满地教,学生精神饱满地学。书越读越厚,越咀嚼越香。每天清晨,学校的各个角落,附近山上的树林里,到处都是读书声。

我们的生活并不单调。

爱好写作的同学办起了墙报,江西生产的毛边纸四大张,铺满半边墙。周镇国同志的长篇小说《丁丁小传》连续登出。爱好文艺的同学在饭厅办起了文艺晚会。他们从县城里租来了汽灯,烧煤油。这种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城乡举办大型活动都用,现在大约早已进了博物馆。节目有地方戏黄梅戏,同学自编的节目、歌曲,大都和抗战有关。每逢演出,就像过节一样。

冬季晨练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早,大家集合在开山劈石建起的操场,沿着同样是开山劈石所建的通往学校的道路,在各个班长的带领下,高唱校歌。那么精神振奋,那么一往无前。现在想起来,还令人神往。

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山岭间的校园,出现在抗战的烽火燃遍中华大地的年代,该是多么不容易。

我十分怀念学校的开山者纶士先生和为建校奉献出全部心血的包括金老师在内的所有老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怀念之中注入了感恩的因素,其比重与时俱增。他们把我们这样的村童培育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一点用的人,对我们有深恩。知恩必报,深恩更应厚报。

■孔凡礼

作者系宋代文学专家,安徽大学兼职教授,1947年6月毕业于国立安徽大学中文系,曾任《全宋诗》编委。1958年2月9日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栏发表学术处女作《陆放翁的卒年》。1962年11月在中华书局出版第一部文献类作品《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陆游卷》(与齐治平合作)。先后出版《全宋词补辑》、《范成大佚著辑存》、《增订湖山类稿》等著作。太湖中学1943届毕业生

安徽省太湖中学

安徽省太湖中学创建于1906年,原名太湖县立中学堂。1912年以后,学校几易校名,1952年正式定名“安徽省太湖中学”,2001年4月,被安徽省教育厅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建校近百年来,太湖中学向社会输送了3万多名毕业生。

一篇回忆文章,或许不够全面,不足以讲透。今天,我们刊发安徽省太湖中学两位耄耋之年的校友对母校的回忆。他们,从历史中找寻母校值得珍藏的记忆,向我们展现母校的不同侧面。

――编者

母校回望

刘培育《江声依旧:感念松原实验高中》

…………………2009年2月3日2版

席泽宗《忆西北师大附中》

…………………2009年1月10日4版

曹勇进《难忘母校的爱国主义教育》

…………………2008年12月17日7版

网络支持:光明网新浪・新浪教育

互动热线:010-67078528 67078146

电子邮箱:mxla1008@yahoo.com.cn

网络博客:blog.sina.com.cn/mxlz1008

通讯地址:北京市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教育部

邮政编码:100062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