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号文件”是农民的福音

2009-02-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锡文 我有话说
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原则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若干决定(草案)》算起,我国的农村改革已经整整30周年了。这30年取得的成就世人瞩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明显增强、
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农村党的建设和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全面推进,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不断巩固。这些成就的取得,关键在于我们党顺应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

30年来,农村改革大体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放宽农村政策、搞活农村经济。从落实生产责任制、改革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体制入手,通过“双包到户”,扩大农户的经营自主权,允许农户进行资本积累,允许劳力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在农村经济各部门间流动组合,以及鼓励发展乡镇企业和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等,极大地活跃和发展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第二阶段主要是改革流通体制、培育市场机制。在农产品供给逐步充裕后,以统派购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由此开始实行“利用双轨制、走出双轨制”的农产品价格和流通体制改革,使农村生产资源逐步实现按市场需求进行配置。第三阶段主要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逐步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党的十六大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中央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针,做出了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免除了农业税收,国家财力逐步向农村倾斜,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逐步向农村覆盖,城市开始实行公平对待进城就业农民的政策,不少地方推进了户籍制度改革。目前,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体相适应,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等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农村政策体系已初步显现。

尽管农村改革发展已经取得伟大成就,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的农业农村发展,既面临着尚未破解的城乡二元结构等深层次矛盾,又迎来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的严峻挑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

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将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从很重要的侧面反映了我国整个改革和发展的进程。这些宝贵经验是我们弥足珍贵的财富。回顾我们走过的历程,系统总结改革发展经验,对于我们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在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0年来中央颁发了十个以指导农业农村工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上世纪80年代的五个中央“一号文件”主要针对传统计划经济弊端,放开农民手脚,实行市场取向改革,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新世纪初五个中央一号文件主要是调整国家和农民的关系,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积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新格局的形成。这十个文件都针对当时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明确了重大政策措施,对农村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增进农民福祉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正因如此,每个关于农业农村“一号文件”的出台都振聋发聩。

郑有贵、李成贵两位同志长期从事农业农村问题研究。在农村改革30年之际,他们对10个“一号文件”进行梳理,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一号文件与中国农村改革》(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从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农业的市场化、农业的组织化、农民的非农化、乡村民主化、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持续推进农业基础建设10个侧面进行分析,既扣紧了以往10个“一号文件”的主题,又比较清晰地勾勒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脉络。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他们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做了非常扎实的基础工作。本书对帮助读者了解农村改革发展的艰难曲折、波澜壮阔的历程,深刻认识现实国情,准确把握农村改革发展方向大有助益。希望作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研究农村改革发展方面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成果。

(本文系作者为《一号文件与中国农村改革》所作的序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