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

2009-02-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小润 我有话说

京沪高速铁路2008年4月18日全线开工以来,在技术创新、标准化管理、工程质量及节地环保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正在向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的目标大踏步迈进。

在京沪高速铁路,有44项高速铁路技术攻关和试验研究取得阶段性科研成果,9项高速铁路桥梁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全部应用;20多项行政管理制度、30多个建

设管理办法、10多条施工细则和70多本作业指导书全面规范现场管理。这些,得益于我国在铁路建设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特别是京津城际铁路的成功建设与运营,为建设京沪高速铁路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京津城际铁路等客运专线技术创新成果,是自主创新的结晶。京沪高速铁路开工以来,科研和设计单位、高等院校、施工企业和路内外的专家们认真借鉴这些成果,进一步开展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对高速铁路深水大跨桥梁建造技术、深厚松软土地基沉降控制技术、无砟轨道制造和铺设技术等重大技术课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和试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告诉记者,铁路部门将继续大力推进京沪高速铁路技术创新工作,努力实现我国高速铁路技术的新突破,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加快建设我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大力推广创新成果。

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者瞄准世界一流建设目标,坚持一次成优、整体创优、全面达优的质量方针,实施精细化管理、全过程控制。有关部门2008年的检测表明:170多万项质量检验合格率100%,桥梁桩基11万余根、路基CFG桩基4万余根全部合格达标。这在世界铁路建设史上,创造了奇迹。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表示,京沪高速铁路要做到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成为经得起运营检验、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各参建单位按照铁道部印发的《京沪高速铁路工程质量创优规划》,认真实施。设计、施工、监理、咨询单位把最强的技术力量、最好的建设资源投入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形成了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的整体合力。

节约耕地,减少污染,是国家对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提出的重大要求。如今,这条铁路全线81.2%从桥上通过,有效减少了对农田的分割,节约耕地上万亩。在阳澄湖区,则实现了水质“零污染”。

根据沿线地形、地质、交通、水利和建设规划等实际情况,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最大限度节约了土地。初步测算,全线桥梁节约土地上万亩。

京沪高速铁路先后7次跨越阳澄湖湖区,线路经过湖区总长约6公里。“去年阳澄湖的大闸蟹没有减产,湖水水质也没有受到污染,湖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义告诉记者,“京沪高速铁路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制定了科学严格的生态环保措施,做到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产,使铁路与沿线环境相协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