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交大之道 求实学 务实业

2009-02-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杰 我有话说

编者按:“本期话题”栏目1月21日刊出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的《大地震中升华的川大精神》一文后,引起读者热烈反响。现刊出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关于上海交通大学之精神的文章。欢迎读者就大学精神以及每期话题进行讨论。

由谢柏梁和詹仁左两位教授主编、上海交通大学跨文

化研究中心和海派文化研究所编辑的《海派文化与传播》第二辑,即将在海内外较有影响的上海古籍出版社付梓发行。该书书名和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的题签,都是著名学者和思想家王元化先生的墨宝。在这个时候,作为交通大学的校长,我想藉此对交通大学的历史使命作简要的个人阐述。

1895年甲午战败。盛宣怀先生深刻认识到“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于1896年创办了我校的前身――南洋公学,培养国家和民族自强亟须的法政、外交和实业人才。这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两所大学之一。

20世纪初,学校创设了铁路、航海、电机、土木、管理等学科,成为我国现代工程教育的先驱,为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多次来学校演讲或题词,他强调“交通乃实业之母”,“国家有交通,始可以收政治运用敏活之效。否则,国家有广大之土地,丰富之物产,高尚思想之人民,而无交通以贯输之,联络之,则亦有等于无。”1921年,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物质建设》出版,同年我校正式定名“交通大学”。在那个年代,“交通”就是“现代化”的代名词,交通大学寄托着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梦想,就像余秋雨先生诠释的那样:当中华民族在19世纪的苦难和泥泞中挣扎的时候,交通大学搭建了中国通向现代化的第一座桥梁。

交通大学兴办于民族危亡之际,为中华富强而兴学育才,立校之初即提出“求实学,务实业”、“饮水思源”。唐文治老校长主张学业品行合一,留有名言“欲成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必先砥砺第一等品行”。这样一种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德育为基、敢为人先的育人理念,在交大根深蒂固,并逐渐为其他兄弟大学所认同。正是秉承和发扬了这种理念,112年来从这所学校走出了众多改变中国历史轨迹的杰出人物:黄炎培、陆定一、汪道涵、钱学森、茅以升、吴文俊、张光斗、蔡锷、李叔同、邹韬奋、邵力子、王安等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商界领袖。回顾交大的辉煌历史,重温交大的育人理念,就是希望每一位交大人,都时刻铭记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时刻铭记祖国和母校,时刻铭记自己的父母和师长。铭记交大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能力建设、素质培养和人格养成的圣地,这就是我们的“交大之道”。

交大的目标不仅是要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还希望为世界、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而这一梦想的实现,不仅需要我们这一代交大人的努力,更需要代代传承的努力。

一个人若想成功,不能没有激情和梦想,同样,要想建成一所顶级的大学,也不能没有激情和梦想。因为,梦想有多远,我们才可能走多远。交大112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的过程。20世纪初,我们的前辈梦想把交大建设成为“东方的麻省理工”,他们做到了,而现在,我们的梦想是交大能够成为一所大师云集、精英荟萃、科技成果和人文思想精彩纷呈、交相辉映的大学,成为一所不仅能够推动国家的工业现代化,而且能够促进人类健康、引领社会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贡献卓著的世界一流大学。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