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阿拉腾苏乙拉:开拓“金色文化”

2009-02-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牧友 江金 我有话说

热爱草原的阿拉腾苏乙拉,和“金色文化”一路相伴。

活跃在鄂尔多斯的内蒙古天骄艺术团,被团中央、国家旅游局命名为2007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单位。最近,笔者慕名采访

了艺术团首任团长阿拉腾苏乙拉。

乌兰牧骑的探索

1967年,阿拉腾苏乙拉出生在鄂尔多斯鄂托克草原,父母都是当地有名的民间艺人。16岁时,他考入鄂托克旗乌兰牧骑。

乌兰牧骑是活跃在千里草原上的新型文化轻骑队。1989年,阿拉腾苏乙拉被任命为鄂托克旗乌兰牧骑队长。那时他才22岁,是自治区乌兰牧骑中最年轻的队长。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草原。阿拉腾苏乙拉推出了《鄂托克旗乌兰牧骑组织机构与经营管理》改革方案。

他对内改革分配制度,变“大锅饭”为“艺术结构工资制”;对外实行公益演出与有偿演出相结合,向市场机制靠拢。这一改革尚无前例,引起争议。但他决心一试,冒着风险在苏木乡售票演出。没想到,开演时群众纷纷购票。他们说:现在羊绒都百十来块钱一斤,我们掏一两块钱看戏也应该!从那时起,鄂托克旗乌兰牧骑的改革拉开帷幕。1990年,鄂托克旗乌兰牧骑被文化部授予“全国先进艺术表演团体”,他本人也被评为全旗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

1991年,阿拉腾苏乙拉调往锡林郭勒盟东苏旗任乌兰牧骑队长。他坚持以改革求发展,1997年,东苏旗乌兰牧骑被评为“全区十佳乌兰牧骑”。

草原曲艺的创新

凭着卓越的成绩,阿拉腾苏乙拉担任了内蒙古民族曲艺团编导。

内蒙古民族曲艺团是全国唯一用蒙古语演出民族曲艺的国家级文艺团体,演出好来宝、乌力格尔等民族民间多种传统曲艺节目。1999年,阿拉腾苏乙拉策划、导演的大型好来宝《腾飞吧,马背民族》,赴北京参加国庆50周年曲艺专场演出。2000年至2004年,内蒙古民族曲艺团三次应邀赴台湾演出,受到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这三次赴台演出节目的创意、策划、编导都出自这位青年艺术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阿拉腾苏乙拉的曲艺创作也进入旺盛期。他策划创作、导演的《阳光草原》、《马背神韵》等脍炙人口的优秀节目,获得全国第三届曲艺节、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以及自治区会演的金奖、银奖、大奖等奖项,他本人也被评为国家一级编导。

旅游演艺的开拓

2002年,一座占地80平方公里,由东联集团投资兴建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出现在鄂尔多斯高原。东联集团将原旅游区艺术团扩建为内蒙古天骄艺术团,打造旅游演艺品牌。阿拉腾苏乙拉辞别内蒙古民族曲艺团,回乡就任天骄艺术团首任团长。

短短三年间,他探索民营艺术团体“产业化道路、职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创新发展模式,为内蒙古旅游演艺市场闯开一条新路。

首先,他们探索出“一团两

制”的新体制,艺术团由东联集团成吉思汗陵旅游公司直接领导,同时在业务上接受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的指导和扶持。这样,既坚持了文化产业的市场定位,又注重了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

在艺术经营和创作演出方面,他们坚持从民族资源和市场需求出发,获得了艺术创作、艺术经营双丰收。几年来,先后推出《圣地韵》、《欢腾的鄂尔多斯》、《永远的成吉思汗》等独具特色的旅游演艺作品。特别是大型民族舞台剧《永远的成吉思汗》,邀集区内外专家学者策划创作历时两年,由阿拉腾苏乙拉担任执行导演,2006年首演成功,至今已演出632场,演出收入778万元,创造了内蒙古剧目投资回报的最佳业绩,日益凸显出艺术品牌的市场效益。

阿拉腾苏乙拉深情地回顾道:“我父母为我取名阿拉腾苏乙拉,意思是金色的文化。如今,改革开放圆了我父母的梦,我也成为了金色文化的开拓者。”

2009年2月13日
第4期总第156期

责任编辑:邓凯王斯敏

电话:010-67078807/8979

邮箱:gmrbrw@126.com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