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2009-02-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我有话说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的伟大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昭示我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

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作为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30年来不仅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而且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境界。

改革开放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新阶段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动力。马克思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社会变革的需求,时代发展的呼唤,从来都是理论创新发展的动力之源。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深刻的革命性变革,它使中国的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这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随着社会变革和时代进步而创新发展。改革开放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阶段,从根本上说,就在于改革开放提供了马克思所说的这样一个“时期的需要”。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起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开端,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邓小平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进行的,它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特定内容。离开特定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会变成抽象的概念。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新阶段创造了历史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阶段,就是以改革开放为起点和动力而不断向前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

改革开放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鲜明的当代特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行的。时间维度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表现为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空间维度则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个特定国度中的民族化、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统一:一方面要求马克思主义随着中国历史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定历史进程中的世情、国情、党情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把握这种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统一,就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当代化。马克思主义当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具体化内涵的深化和拓展。邓小平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当代化问题。他说:“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江泽民指出,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胡锦涛同志强调:“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这些论述都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重大意义。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趋势日益明显。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就是要使中国赶上时代。不仅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要赶上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要赶上时代。因此,从我们党领导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时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念就开始更加强烈地注入“当代化”元素。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当代化,使马克思主义始终与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同进步、与人民共命运。改革开放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就是因为改革开放促进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推动了其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过程。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我们反对主观主义,是为着提高理论,不是降低马克思主义。我们要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这就是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是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由此不断深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实践到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说,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断产生也需要不断总结其丰富的实践经验,改革开放的历史也就是党不断总结经验并用以指导改革开放的历史。党的十七大报告总结了改革开放近30年的十条宝贵经验,是一次时间跨度较大的全面系统的经验总结。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这是很有政治分量和理论内涵的经验总结,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一总结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的客观规律,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改革开放中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进行的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植根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同时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集中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哲学意义上的飞跃,是指事物由旧质到新质的转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境中,历史性飞跃的概念也要受哲学意义的统摄,也是一种质的转化,但有其特定含义,它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在其主题上的转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条件下,形成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基础上。它贯穿着两大新的主题,即新的时代主题和新的理论主题。新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新的理论主题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创性成果,是在战争与革命时代主题下产生和发展的,其理论主题主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当然也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新的主题来贯穿,这是它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主要根据。党的十五大在阐述邓小平理论是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时,主要就是从邓小平理论贯穿的新的时代主题和理论主题来立论的,指出它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继续和组成部分,也由于它们与邓小平理论贯穿着共同的时代主题和理论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这三大理论成果涵盖进来,成为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的总体称谓,是非常科学的。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总体上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历史地位的科学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而迄今为止能够称之为历史性飞跃的只有两次,可见实属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三大规律不断深化认识的理论成果。思想理论范畴上的境界,通常与规律性认识相联系。对规律认识得愈深刻,就愈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认识的境界就愈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重大规律性认识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了质的飞跃。这里说的重大规律,就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探索和遵循的客观规律。应当说,我们党执政后曾长期探索过这些规律。上世纪50年代,党中央和毛泽东领导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长期而艰辛的探索,取得了重要的认识成果,这集中体现在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和党的八大文献中,其中蕴含着许多重要的规律性认识。但总的来看,这些认识尚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后来又发生严重失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严重错误,使探索偏离了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体系,因而它才能够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对三大规律进行深入探索,进而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形成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把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新发展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了它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角度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以得知,它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新发展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如果说“当代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特征,那么“马克思主义”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质的规定性。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表现出鲜明的当代形态和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偏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既定轨道,而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这种一脉相承之“脉”,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就是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就是融会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种与时俱进之“进”,就是体现鲜明中国特色和当代特点的新的体系性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历史。改革开放30年铸就了人民共和国的辉煌,也书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将继续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引领21世纪的中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执笔:王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