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创新理念搭建登高云梯

2009-02-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杨芳 我有话说

10年内,3位教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5年来共主持7项“973”项目,42项“863”计划项目……一串串令人瞩目的数据,是南京工业大学近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上取得的部分成绩。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南京工业大学校长欧阳平凯教授借用荀子话说:“

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在他的带领下,南京工业大学以创新的理念搭建云梯,矢志在各个层面登高望远。

打破框框、设立抓手,人才培养出成效

打破框框,才能解放思想。

理念的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力。该校自动化学院刘卫在“2007首届IBM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对抗赛”中获得第一名,并因此获得IBM中国研究院2008年的正式职位;化学化工学院唐人立,在课余时间绘制的“2020年南京市规划地图”,赢得了南京市规划局的肯定。

源于创新的培养理念、秉承深厚的文化积淀,南京工业大学走出了一大批专业基础厚、实践能力强、创新思维活的学子。今年,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异常严峻的状况下,该校05级安全工程专业两个班的学生,早在寒假前就被中石化、中石油、中铁建等大型企业选中。该校青年博导黄和教授课题组金明杰、张昆、陈瑶、刘颖4人均因创新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于去年陆续获得了俄亥俄州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美国前100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和全额奖学金。

筑巢引凤、创建平台,科技研发放异彩

南京工业大学除了自己培养各类优秀人才,还创建了多个平台,筑巢引凤集聚人才。

为了全面开放该校科技资源,吸引企业将研发中心建在学校,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南京工业大学以科技创新大楼为载体,通过该校的资源管理去“蓄水”,使一批企业在水中“养鱼”,真正实现创新资源的“无缝对接”,避免了高校研发成果难以转化的弊端,实现校企双赢。目前,已有包括全球化工百强企业――赫克力士公司、江苏中丹集团等在大楼内建立研发中心。

为了进一步充实和提升南京工业大学的科研教学力量,该校和南京高新区共建“海内外领军人才‘三创’载体”。目前,已有两批17位领军人才入驻,他们分别来自哈佛、普林斯顿、普渡等国际名校或发达国度的国家实验室。

此外,南京工业大学还加强与地方政府、大企业合作,先后与无锡市人民政府、富士康软件公司、沙钢集团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展开科技研发对接、订单式的人才培养、重大课题的联合申报等多方面的合作。目前,承接各类科研课题4000余项,科研经费15亿元。

固本强基、活水灌溉,教学工作登高层

“一个不搞教学的教师,算不上真正的教师;一个不搞科研的教师,成不了第一流的教师;不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教师,是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的教师。”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南平教授一直这样教导他的科研团队。

由徐南平教授创办的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九思高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陶瓷膜生产基地,资产增值了数十倍;该校乔旭教授创办的南通市天时化工有限公司,已建成居亚洲第一的苯甲醛、氯代环已烷生产装置,成为国内苯甲醛等产品市场的主导者。

一流科研团队和产学研转化的佳绩,也促进了学科、实验室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南京工业大学现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8个;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化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家热管技术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研究平台。

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王德明说:“‘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以创新求跨越’是学校的发展理念。我们将一以贯之地以创新的理念搭建登高的云梯,一步步走向创新型一流工业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