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山东科技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有“实招”

2009-02-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 田静 本报记者 凌翔 我有话说

学生发表科研论文217篇,获专利26项,有70余篇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被企业直接应用;受到表彰的学生科技创新拔尖人才1412名,科技创新奖621项;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全国特等奖5项、一等奖35项、二等奖76项、单项奖55项;全国机器人大赛进入前16名;获全国电子商务大赛金奖;在清华大学举行的第一届“飞思卡尔

”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比赛中,学校两支代表队均获优胜奖……学校多次被授予全国和山东省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优秀组织奖,每年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校毕业生得到社会的认可,近年来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达到90%,位居山东高校前列。谈到山东科技大学近年来取得的骄人成绩,该校副校长张士强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学校近年来根据学生不同的潜质,以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先导,以教学体系改革为重点,以搭建高水平学科和实验平台为保障,依托学校传统优势学科,将创建国内一流学科与培养创新人才紧密结合,积极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明确一个先导,立足四个要素,处理好三个关系,建立四个体系,延伸教学教育空间,实现全方位教育培养”,是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明确一个先导”,就是明确以培养模式改革为先导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立足四个要素”,就是立足知识要素、实践要素、能力要素和品质要素,通过“知识、素质、能力”的协调发展,实现创新人才培养;“处理好三个关系”,就是处理好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个性教育与共性培养的关系、自我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建立四个体系”,就是为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精简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健全保障体系和学生人格培养体系。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分类培养

学生的潜质不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人才培养的重点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也不应相同,因此,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不应整齐划一,而应是个性化、多模式的。基于这一认识,学校立足实际,以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主导,实施了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

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点、本科一批招生的传统优势专业,创建了“工程专业+文法专业”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在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测绘工程等本科专业构建了“采矿(安全、地质、测绘)工程+英语(或法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将两个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形成复合型培养方案,在对学生进行工程素质培养的同时进行英语或法学素质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既懂工程又会英语、熟知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实践证明,该模式培养的学生受到广泛欢迎,45%左右的学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其余毕业生全部到企业或科研单位就业。

针对优秀学生创建“励志班”,实施“精英”教育培养模式。学校从当年录取的理科新生中,按高考成绩与学生自愿的原则选拔40名左右的学生组建矿业“励志班”,单独制定培养方案,实行导师制管理,以培养矿业领军人才。对励志班学生分别从数理基础、学科基础、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四个层面进行培养。学生入学后即确定指导教师,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有专人指导。前三个学期强化数学、力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教学和实验,第四、五学期强化学科基础教学,同时强化实践教学。在凝练学科大类平台课程的前提下,为每一平台课程配置课程设计或独立开设实验,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后一年半进入专业学习,以导师真实科研项目为牵引,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科研方法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励志班学生100%结合导师课题进行毕业设计,25%的学生有学术论文发表(或申请专利或在全国性大赛中获奖);75%的学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近40%的学生攻读了博士学位。

以服务企业特殊人才需求为目标,建立“定单”与“定制”人才培养模式。其一,在学校7个煤矿主体专业实施了“定单式”培养模式。实行单独招生、定向就业,按“3+1”模式培养。学校根据煤炭企业的需求制定招生计划,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前与煤炭企业和学校签订协议,学生免费上学,按协议就业。学生前三年在校学习,第四年到签订协议的单位进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科研训练,由学校和煤炭企业共同培养。其二,在信息类专业实施了“定制”培养模式。按照企业的要求,学校与企业合作实行定制培养。企业、学生、学校签订三方培养协议,通过培训、招聘考核后,签订就业协议。

改革教学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学校改变以“学科本位”为主线的课程设置思想,按照“强化基础、保证主干、精简必需和理工交叉、人文渗透”的原则,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由5个课程模块构成,即人文社会科学模块,包括“两课”、体育、外语、经济、法律、文学等;数理模块,包括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等;工程基础模块,包括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基础、工程制图、电工与电子基础等;学科基础模块,包括学科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程;选修课模块,包括人文社科、文学艺术、专业选修、前沿讲座以及外专业的课程。

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为此,学校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建设――

构建了“全过程、三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全过程,即从入学军训到毕业设计实践教育四年不断线。三层次,即基础实践层次、综合实践层次、创新实践层次,其中创新实践层次主要包括素质拓展、科技制作、科研训练、学科竞赛活动等内容。七模块,即军训、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工程训练、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科研训练与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模块。

成立了校院两级实验中心,改革了实验管理体制和实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以课程为中心设置实验室的做法,将全校分属课程管理的135个实验室,整合为13个校级实验中心、21个院级实验中心,实现了校院两级管理,资源开放、共享的管理体制。通过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增加计算机仿真实验、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实习等,强化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

建设了高水平的实验平台和特色鲜明的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搭建平台。建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校院两级实验中心34个,校院两级创新实验室7个;建成了国内唯一的校内实习矿井以及测绘实习场、工程训练中心、电子工艺实习车间等校内实习基地,学生不出校门即可完成煤矿主体专业的大部分实习。

完善保障体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学校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导师制和自由选课制,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推行启发式、研究式和讨论式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推行多媒体、网络、仿真等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成立大学生科技训练中心,实施大学生研究计划和创新培养基金,增设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

实施“名师工程”、“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导航计划”,选拔教学拔尖人才,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和教学团队建设;实施“优质课程建设工程”,加强课程建设;实施“教材建设工程”,鼓励高水平教材、特色教材和补充教材的出版。加强了教材选用工作,确保优秀教材进课堂;实施“外语强化工程”,加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健全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开展了教学专项评价工作,促进学校整体教学工作水平的提高。

完善创新人才品格教育体系,将健全人格培养贯穿于学生教育教学全过程。实施“三结合”成才工程,建立学生健全人格新机制。“三结合”成才工程包括关爱机制、激励机制和嫁接机制三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关怀激励,满足了学生发展需求,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用细心的疏导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