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西藏经济发展 人民实惠最多

2009-02-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罗旭 王国平 我有话说

这是一个位于国道边的藏式院落,院子里的楼房雕梁画栋,上下两层足有500平方米大小。房子里装修很现代,每个卧室都有独立卫生间,标准化的厨房,成套的真皮沙发,巨大的液晶电视……毫无疑问,这是一所让北京的白领们都会心生羡慕的住宅。

春节前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记者来到拉萨市堆龙德庆县羊达乡通嘎村村

民阿努的家。民主改革前,阿努的父母都是农奴,“每天吃不饱穿不暖,日子苦得很。”现在,阿努家年收入达几十万元,不仅住上了别墅,还开上了汽车。

50年来,西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而百姓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就是对其最好的注解。正如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评价民主改革以来西藏经济建设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时所说,“人民得到的实惠最多”。

百姓收入:快速增长,多元增收

阿努清楚地记得,那是1993年,自治区政府出台政策,进一步放宽个体私营经济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人员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我也明白了,只要合法合规,致富的路子广得很呢。”

当时,中央援建西藏的各大项目进行得热火朝天,拉萨展开了旧城改造,运输量需求很大。阿努贷款买了一台东风车,和县里的其他5名个体户组成了运输队,同时还承包了一个水泥厂,没过多久不仅还清了贷款还净赚了18万元。

近年来,西藏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经济,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加之青藏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增多,促使农牧民收入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收入来源趋于多元化。

回想起父母描述的旧西藏的生活,阿努对记者说:“如果没有民主改革,我现在肯定还是一名农奴,正在日夜给领主卖命呢。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退回到50年前,是一件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民主改革前,西藏普通百姓的生活极端困苦,大量平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者冻馁倒毙街头的凄凉情景触目可及。拉萨市八廓街附近的鲁固居民区,50年前被当地群众称为“邦仓”,就是“乞丐居住的地方”。今天,昔日的“邦仓”已旧貌换新颜,百姓在这里安居乐业。在这里生活60多年的次仁曲珍老阿妈告诉记者,她的两个儿子都在八廓街做生意,一家人住在一栋两层的安居房里,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有时去稍远的寺庙朝拜,也都是儿子开车送她去的。

在中央政府的关怀之下,和阿努一样收入越来越多、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农牧民随处可见。1月17日,在返回北京的飞机上,记者遇到了去内地看女儿的藏民索朗。索朗告诉记者,他以前也是个牧民,和阿努是朋友,当年他们一起跑运输发的家。现在他在拉萨做房地产生意,每年有几百万的收入。“我和阿努只是最普通的两个藏人。”他说,“这些年,像我们这样发家致富的西藏农牧民不知道还有多少。”

百姓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

以前来过拉萨的人,现在再到布达拉宫前会觉得奇怪――这座城市的标志性雕塑“铜牛”怎么从北京中路的路中间跑到百米外的药王山公园去了?

拉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一位民警对记者解释,进入2008年以来,拉萨私家车以平均每天50辆的速度在攀升。随着拉萨车流量越来越大,每天上下班高峰期,铜牛雕塑转盘处都会造成交通拥挤。2008年5月,为了缓解日益紧张的交通压力,有关部门只好把“铜牛”搬走了。

在西藏采访期间,正值春节、藏历新年前夕,走在拉萨的大家小巷,到处都能看到挂着洁白哈达的崭新私家车。“这几年,汽车被许多拉萨人当作年货采购。一到春节前后,许多汽车卖场的一些热卖车型甚至卖到脱销。”市民次仁对记者说。

随着经济的长足发展,西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2007年,西藏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60.13亿元,比1978年的0.33亿元增加159.8亿元,年均增长23.7%。与此同时,西藏人的消费也从量的满足转向质的追求。固定电话、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等开始进入普通农民家庭。2007年,西藏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53.9台,电冰箱10台,洗衣机8.5台;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16台,电冰箱73台,洗衣机82台;西藏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44.29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52部。

民主改革前,西藏百姓基本上过着刀耕火种、逐草而居的原始生活。如今,传统的耕作方式正逐渐被轰鸣的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等农机所代替。据自治区统计局统计,2007年,西藏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329.42万千瓦,大中型农用拖拉机9973台,小型拖拉机及手扶拖拉机88321台,大重型拖拉机配套农具3486部,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21294部,联合收割机2261台,机动脱粒机21574台,农用运输车15382辆。

在拉萨、在林芝、在日喀则、在山南,在西藏的各地,人们都可以看到,一辆辆私家车奔驰在宽阔的公路上,一座座新民宅拔地而起,过去被当作奢侈品的冰箱、彩电、摄像机、笔记本电脑如今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出门不用走”的美好愿望正在西藏得到全面实现。

百姓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生活就像芝麻开花,一天比一天好。”在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工作的格桑对记者说。格桑是昌都地区芒康县人,祖上世代为奴,民主改革让他的父母翻身做了主人,也让格桑兄弟几个有了上学受教育的机会。1981年,格桑考上西藏民族学院历史系,毕业后到拉萨工作。现在格桑一家住着400多平方米的别墅,女儿去年考上了南京医科大学,现在已经开始努力学习英语,为以后出国留学做好准备,“她以后的生活一定比我这一代人更好”。

民主改革后,西藏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飞跃。2007年西藏生产总值达到342.19亿元,民主改革初期的1959年这个数字仅为1.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59倍,年均增长8.9%。1959年西藏人均生产总值仅为142元,1989年人均首次突破1000元大关后,2001年跃上 5000 元台阶,2006 年跃上10000 元台阶,2007年西藏人均生产总值达12109元。比1959年增加了11967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其中1994年至2007年期间年均增长了11.4%。

与封建农奴制下的旧西藏不同,社会主义新西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使城乡居民尤其是农牧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2008年,西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安居与乐业齐头并进,全年完成安居工程建设5.8万户,实现劳务输出70多万人次,劳务收入达到11亿元。以水、电、路、讯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又有699个行政村新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5万农牧民喝上了安全卫生的水,17.7万农牧民用上方便快捷的电,681个行政村通了电话。

目前,在西藏农村中,人均收入超过万元的行政村已达15个。位于川藏公路工布江达县境内的朗色村,家家户户养藏香猪,采集加工松茸、虫草。村民还根据市场需求,种植丹参、牛蒡子等藏药材,积极参与旅游业,在小城镇开商店、办餐馆、跑运输等。2008年,朗色村人均纯收入达12339元。目前,这个总共27户的村子共拥有各种车辆27台,几乎家家都有车开。

在拉萨市罗布林卡路6号的西藏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拉萨营业部,人力资源主管邓元亮向记者透露,目前,拉萨营业部开户数约有2.4万户。他说:“有这么多民众将积蓄用于证券投资,说明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生活富足,手中有余钱。”

历史和实践证明,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的50年,是西藏社会生产力空前解放、社会财富日益丰富的50年,是各族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50年。”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向巴平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