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发挥文学在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2009-02-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付小悦 我有话说

一场洋洋洒洒的飞雪,为2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作协七届四次全委会带来了春的问候。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冰向与会的百余位作家介绍中国作协今年的工作思路时,如是表示:“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国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变化、保持经

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精神支撑、营造文化氛围。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的基本价值导向,充分发挥文学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独特的作用。”

会议间隙,记者采访了李冰,就中国作协在新一年的新举措、新思路,做了进一步的了解。

展示60年辉煌成就激情弘扬民族精神

“中国作家在行动!”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2008年,在许多重大事件中,各大媒体上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标题。“从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到与‘5・12’汶川大地震作斗争,从办好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到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的作家都没有犹豫、没有缺席,真诚讴歌中华民族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胸怀和境界,充分表现出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李冰真情地谈起了去年一年中国作家的表现。“今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用文学形式展示辉煌成就,激情弘扬民族精神,仍是中国作协的工作重点。”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令世界赞叹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十分丰富的创作宝藏,需要作家们去开掘,去反映。今年,我们将把迎接60周年国庆作为重点,组织和鼓励作家深入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工程采访采风,用文学形式全面展示60年来中国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形象地描绘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

说到这里,李冰动情地讲述了春节去看望季羡林先生时的一个片段。季老先是询问近年有哪些好小说,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大时代应该出大作品,这是历史的必然。”李冰理解,“季老所说的大作品是像《战争与和平》那样全景反映一个阶段历史的巨著。季老以近百岁且抱病之身,仍然念念不忘出‘大作品’,充分体现了国学前辈的责任感。我们的作家和作协的同志应该不辜负时代、不辜负历史、不辜负人民的期待。‘大作品’应该是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完美统一的精品。‘大作品’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少数人评定的,要经过历史检验、群众检验、市场检验。创作出‘大作品’是我们永远的努力目标。”

多种形式深入生活重点关注现实题材

在这次作协全委会的紧张会议日程中,中国作协特地邀请专家作了关于经济形势的报告。谈及此点,李冰露出了严肃的神情:“广大人民生动的建设和生活实践,永远是文学创作最鲜活的源泉。了解国内国际形势发生的新的复杂变化,有助于更好地履行文学工作者的使命。”今年,作协将开展“共渡难关温暖行动”,了解各行各业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鲜活素材,艺术地反映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应对金融风暴、共克时艰的英勇业绩和精神风貌,力争推出一批有较高艺术质量和较大社会影响的文学精品。

以多种形式组织作家深入生活、采访采风,历来是中国作协的工作重点。李冰介绍,今年,作协将继续组织重大主题的文学活动,继续组织“百名作家农村行”、“东部作家西部行”、“西部作家东部行”、“中国作家走军营”、“少数民族作家采风”等活动,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俱佳,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中国作协的“重点作品扶持工程”,也将继续重视扶持关注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重点扶持一批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抗震救灾、应对金融风暴等重大现实题材力作。李冰强调:“我们将针对作家的创作实际,注重活动的内容和效果,努力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家深入生活的新途径、新形式。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创作基地,为更多作家深入生活和从事创作创造条件,提供方便。”

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应对五个新课题

在这次作协全委会的报告中,李冰提到,时代发展给作协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今后一段时间中国作协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重点调研五项新课题:研究作家的需求;研究中国作协出版集团的改革;研究作家深入生活的新形式;研究拓宽团结和联系作家的视野;研究新技术给文学带来的挑战。

李冰饶有兴趣地和记者探讨起了这几项新课题,尤其提到了青年作家和网络文学的话题。“现在,全民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从事文学创作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青年作家队伍日益壮大。我们既要联系中老年作家,也要联系青年作家,既要联系会员作家,也要联系非会员作家,尤其是那些青年文学自由撰稿人及网络作家、手机作家等新的群体。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催生了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优秀文学成果除以书报刊形式发表外,如何更多地转化为影视作品,如何转化为网络作品,如何转化为手机作品,再进一步,我们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文学评论如何适应,这方面有许多课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由此说开去,李冰又谈起了“开拓中国文学的国际、国内市场”的话题。“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消费总量仍然较低。而在诸多的文化消费中,文学图书消费与影视消费、演出娱乐消费相比又有很大差距,难怪社会上有文学被‘边缘化’的感叹。其实,市场是需要培育的。”说到这里,李冰幽默地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啊!其实,人们购书‘不差钱’,差的是消费欲望。”他认为,应该努力去唤醒人们对文学的感情,培养社会的文学氛围。“现在,国家正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号召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我们要抓住时机,善用传媒,加大对著名作家和优秀文学作品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中国当代文学的社会影响。在培育国际文学市场方面,我们要重点搞好中国优秀作品的翻译和出版工作。从2006年起,中国作协启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译介工程’。今年,这项工作要加大力度,争取改变在国外书店鲜见中国文学书籍的状况,扩大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坛的影响。”

“总之,我们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创造中国文学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李冰如是表示。

(本报北京2月23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