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庄灵:两岸故宫本一家

2009-02-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韵 我有话说

日前,纪录片《台北故宫》在央视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故宫国宝去台湾那段历史的关注。庄灵,当年随国宝一起迁徙到台湾,如今是台湾岛内著名摄影家。日前,在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艺术论坛的间隙,他向本报记者细说了那段难忘的国宝迁徙的往事。

庄灵的父亲庄严曾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也是第一批故宫南迁国宝的押运者和负责人。从1934年开始,庄严就带着家眷与同仁们一起护送故宫文物一路南行。抗战爆发后,庄严等人护送着最重要的80箱文物继续向西南转移。至1938年,国宝迁到贵州,此时庄灵出生了。之后,庄灵便与故宫文物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最终与国宝一起抵达台湾。

说起在贵州安顺与国宝度过的5年时光,庄灵说:“终身难忘。安顺和那里的华严洞成为我童年最早的记忆。每逢假日,父亲常会带着哥哥和我到华严洞去玩。天气好的时候,父亲和故宫同仁常会开箱,把容易受潮的字画取出来,在广场上摊开晾晒,我总和兄弟一起好奇地在一旁看。”庄灵回忆说,也就是得益于那时候的熏陶和成长的经历,他们兄弟几人最后都成为文史领域的专家。

抗战胜利后,南迁的文物又转移到了南京。“后来,国民党从大陆撤离时,故宫文物用军舰运到了台湾。”尚未成年的庄灵成为这批文物的“押运员”,“当时,文物在船上是用一个个木箱摞起来的,用绳子绑牢固,再覆盖一层油布,我们就睡在放文物的箱子上。”庄灵回忆道。

1980年,庄严先生在台北过世。庄灵说:父亲临终时有两个遗愿,一个是“三希堂”,《快雪时晴贴》在台北,《中秋贴》和《伯远帖》在北京,他希望这“三希”有朝一日能重归一处。另一个遗愿就是在有生之年能把自己带来的这些文物带回去。庄严说:“父亲交给子孙后代的这两件事,可能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的,但是大势所趋,惟一的阻碍只是时间。”他认为两岸故宫原本是一家,希望两岸故宫能走到一起。到那时,不仅实现了父亲的第一个遗愿,也可以让两岸人民看到一个完整的故宫。

庄灵说,回想那段经历,他深深地认识到,从文化的因缘来说,两岸的根是怎么也切断不了的。近年来,随着台湾与大陆艺术交流的频繁,他曾多次到大陆参加各种艺术活动。他希望两岸的炎黄子孙牢记过去,珍惜现在,共同更好地谋划未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