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解码“新天津”

2009-02-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建强 我有话说

“天津变了!”――这是人们谈到天津时最常用到的评价。“天津变美了!”浏览着靓丽的市貌,外地人的目光里闪着惊奇。“天津变新了!”品味着舒心的日子,当地人的语气里透出自豪。

用“日新月异”来描述天津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是恰如其分的。自从中央作出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决策以后,天津人紧紧抓住这千

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以百倍的激情投身到“打造新滨海、建设新天津”的宏大工程中,聚集多年的能量喷涌而出,发展势头愈发强劲。天津这座古老的城市正不断呈现出新的形象,迸发出新的活力。

大讨论带来新气象

“天津要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滨海新区要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天津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寄予的热切期盼。

靠什么来完成这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天津的回答是:“靠解放思想,靠改革创新,靠真抓实干。”

经过多年来的持续高速发展,天津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2007年,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财政收入达到1204亿元。按照世界银行标准,天津的经济发展已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对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高丽提出:客观分析天津的形势,不仅要“纵向看”,更要“横向比”。在天津发展的关键时期和全国各地竞相加快发展的态势下,天津面对的形势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因此必须破除“小富即安”的思想,“冲破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束缚、突破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障碍、解决不符合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2008年2月至7月,一场“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大讨论在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中展开。“找差距”成为这场大讨论的“关键词”。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赴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10多个省市学习考察,围绕天津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各区县、各系统、各单位纷纷采取学习讨论、调查研究、提意见、献良策等方式,查摆自身差距,制定整改措施;组织18个区县互看互比互学……紧接着,他们又以“打造新滨海、建设新天津、实现新跨越”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载体,抓住制约天津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确定了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思想观念、经济结构、人民生活、城市建设等10个方面的问题,并将之分解细化为45个重点课题,由市委常委和副市长担纲,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征求意见、制定对策。

大讨论带来的新气象,首先表现在各级领导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上:“为企业办实事,为群众解难题”是他们共同的理念;“五加二”、“白加黑”是他们相同的状态;“谋发展、比贡献”是他们一致的目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近期天津市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严重困难。天津各级领导干部提出:要用“服务水平大提高、发展环境大改善”来保证“天津2009年各项经济指标增幅继续居全国前列”,于是,“首问责任制”、“行政审批大提速”、“24小时企业求助热线”等措施陆续出台。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市委便召开常委会,讨论研究今年的20项“民心工程”,制定出促进经济发展的30条措施;市领导带领着3000名机关干部组成的520个服务工作组,用3个月的时间到基层、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为企业提供“贴身服务”。

眼下的津沽大地,已成为党员干部“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演武场、打擂台。许多到天津考察交流的外地干部目睹了这里“万马奔腾”的发展景象,十分感慨:“你们天津的干部个个都成了‘拼命三郎’了!”

大项目撑起新格局

正是在解放思想的大讨论中,天津市“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各区县加快发展”这“三层联动”的发展思路逐渐清晰起来。以建设重大工业项目为支撑,努力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成为天津城乡一体快速发展的着力点。

位于天津东部沿海的滨海新区,包括塘沽、汉沽、大港3个行政区和建设中的8个产业功能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中央把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就是希望它在带动天津发展、推进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了不负中央的重托,天津市把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列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开发建设进程的稳步推进,投资发展环境的日益改善,滨海新区相继引进和启动了丰田汽车、飞思卡尔芯片、100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空客A320系列飞机总装、中新生态城等一批产业规模大、技术水平高、集聚效果好、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成为世界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120多家在这里投资设厂。2008年滨海新区完成生产总值3102.24亿元,增长23.1%,据统计,今后3至5年,滨海新区在建和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到360多个,总投资7000亿元,滨海新区作为拉动天津经济发展的“引擎”,马力更加强劲!

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嬗变中,滨海新区先声夺人:20多个高新技术研发转化中心投入运营,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民航客机产业化基地等6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陆续建成,“高性能分离膜开发及产业化”等56个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正加速实施……

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面,滨海新区也成果斐然:先后设立了各200亿元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和中通船舶产业投资基金、20亿元的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设立了全国第一家综合性排放权交易所,私募股权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达到218家,东疆保税港区首期4平方公里封关运作……

如今的滨海新区,到处是热火朝天、令人振奋的建设场景:总计66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新区22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面展开:天津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滨海国际机场改扩建、京津城际高铁延伸线等重点工程相继竣工,临港工业区围海造陆40平方公里轮廓初现,响锣湾中心商务区30座高层商务楼宇正拔地而起……

近年来,天津市每年都重点实施20项“民心工程”,以此作为中心城区全面提升载体功能的切入点。快速路网建设、危陋平房与旧楼区改造、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在林林总总的数十项工程中,“海河综合开发改造”项目最使人印象深刻:如今的海河两岸,一大批风格迥异的建筑群拔地而起,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景观带次第排列,服务、文化、观光、消费、休闲功能凸显。

为了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难题,天津市实施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工业反哺农业,陆续实施了267项区县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乡镇工业园区和经济功能区的发展壮大。

自2007年8月迄今,天津市分四批共推出了80项重大工业项目,平均每个项目投资规模54.5亿元,新增产值1400亿元,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去年,天津市生产总值达到6300亿元,增长16%以上,增幅处在全国前列。

以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为依托,目前天津城乡已经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多点支撑、多极发展的新格局。

大手笔绘出新家园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为了让群众分享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天津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屡屡挥出“大手笔”。

在着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天津市始终注意遵循节约型、生态型发展模式,不让经济的高速成长损害广大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家园。他们最先探索、尝试并不遗余力地构建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建设了一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企业和小城镇。“蓝天工程”、“碧水工程”、“生态城市行动计划”……一项项环境工程的实施,使得人与自然环境日趋和谐,天津市去年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良好天数达到322天。

天津已连续3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4次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仅去年一年,他们就推出了18项增加群众收入的政策措施。2008年天津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23元,增长18.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70元,增长10.5%。

与此同时,天津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投入也在逐年增长,2008年,该市用于社会事业的资金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达到35.3%。天津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城乡义务教育教学免费提供教科书政策,完成了1300多所农村中小学的校舍安全排查;创作了一批荣获国家级大奖的艺术精品,建成了滨湖剧院等一批文化体育设施;新改扩建了一大批现代化的医院和公共卫生设施,推出了8项医疗卫生服务改革措施,18项免费公共卫生服务扩展到农村;所有市级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向社会永久性免费开放……

从去年开始,天津市通过广泛征求市民群众的意见,每年都确定“必须完成”的20件实事,内容着眼于大多数中低收入的群众,重点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质量。例如:实施“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合作项目”,引导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辐射,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全国率先普及社区医疗模式,让数百万市民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地域、人口全覆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对困难群体进行政策援助、岗位援助,多数社区实现了无零就业家庭的目标。

眼下,天津市又开始确定、实施今年的20项“民心工程”,包括确保为16万户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确保新增就业38万人;加快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说:“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计民生,越要下大力量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大手笔”绘就了天津的新形象,也绘出了津城百姓的幸福生活。不久前,在“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评选中,天津市从全国50个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摘取桂冠。据组委会统计,有大约64万天津市民踊跃参加了此次评选。如果说是津门百姓将他们对于幸福感的切身感受交融汇聚,才使天津的得票数迅猛增长,并成功当选,那么,这种强烈的“幸福感”,不也从多角度、多侧面反映出他们对天津建设“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所取得的成绩的认可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