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阶段推进高校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

2009-02-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崔锐捷 我有话说

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全国深入展开。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主要是突破传统的发展理念和模式,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模式来破解我们当前面临的发展难题,构建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我们要抓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契机,针对学校的发展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努力做到

对发展形势有新认识,解放思想有新进展,发展模式有新突破,体制机制建设有新举措,切实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

对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要有新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走过了一段快速发展之路,目前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上,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为我们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更加有利于办学的新环境;二是体制改革带来的新机遇;三是科技发展的新牵引;四是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五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推动;六是学校快速发展提供的新起点。这是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对以下两个方面要有新的认识:

第一,对学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有新认识。自1999年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高校呈现出两个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特征之一是“规模牵引”,即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为目标,以扩大办学规模为牵引,拉动学校各项建设和发展。特征之二是以“融资发展”为主,多年来为满足扩大规模和提升水平的双重需要,在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许多高校主要靠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来扩建校区,以保障扩招所必须的办学条件,同时推进师资队伍、学科专业等各项建设和发展。高校呈现的这种“规模牵引、融资发展”的特征,是当时的需要和形势使然,是高校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由于多年的融资发展为主,学校内部的财力资源已经消耗殆尽,这成为制约学校持续发展的瓶颈。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既不能坐等国家投入和社会支持,更不能怨天尤人,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把学校的发展同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我们的创新智慧同外部资源和机遇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学校发展从规模牵引转为质量为重,从融资发展转为创新发展。

“质量为重、创新发展”应当成为学校新一轮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质量为重,就是在办学的质量、结构、规模、效益中,把提高质量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创新发展,就是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创新,开发利用好内部和外部两种资源,开辟多方投入的渠道,吸纳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以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回馈社会,使学校在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同时,为全社会的科学发展作出贡献。

第二,对学校的服务面向和任务要有新认识。国务院实行“大部制”改革以后,原国防科工委所属的7所大学归属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和管理。这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也更需要我们部属高校加强与全系统的融合、结合与协调配合。一要特别注重与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与软件业等行业的融合,在促进“两化”融合(即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上起作用;二要特别注重“产学研用”的结合,构建政府、企业、高校、市场一体化的合作创新链,在促进军民结合上起作用;三要特别注重与部内各部门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在发挥大部门制的优势上起作用。要把全校的认识统一到工业化、信息化、国防现代化的新要求上来,统一到两化融合、军民结合、振兴装备制造业等重大战略部署上来。

解放思想要有新进展

解放思想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先导,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着重把握的主要原则之一。今天所说的解放思想,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

一要使解放思想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追求和主动行为。解放思想关键在领导,重点在基层。实践的需要和群众的要求是解放思想的源泉和动力;而将思想解放的成果制度化并加以推广则是领导者的责任。因此,全校广大教师、管理工作者和各级领导干部都是解放思想的主体。各级领导干部要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发挥表率和引导作用,尊重教职员工的首创精神,推动改革深入发展。

二要使我们的思想跟上发展的实践和变化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的经验,要有辩证思维。首先,要辩证地看待学校的历史成就和经验。回顾学校在快速发展阶段迈出的每一步,无不是全校师生员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结果。要在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取得新的成就,需要我们一如既往地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其次,要辩证地看待历史进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思想观念。既要破除旧的思想束缚,又要防止新的思想束缚。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回答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三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误”的要求,努力营造有利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环境和氛围。这是让每一个人都能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必要条件。首先,要形成一种让人敢讲真话、愿讲真话的氛围。其次,要鼓励和支持每一个干部、教师的工作创新,爱护、重用为发展敢闯敢干、敢于承担责任的干部和教师;对怕负责任、不想干事、不敢干事、干不成事、耽误事的干部,要坚决果断地进行调整。第三,对于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机遇性决策,对于认准的事情,不徘徊、不摇摆。凡事不要先说不行。对正在试验、还不成熟的东西,不轻易下结论,不过早作定论。对工作创新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足和失误,只要是从事业出发、出于公心,就要给予足够的理解、谅解和帮助,不能求全责备、吹毛求疵。总之,失误可以纠正,教训可以总结,失败可以再来,但改革创新的精神不能丢失,改革创新的氛围不能弱化,改革创新的步伐不能停止。

学校发展模式要有新突破

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结合自身实际,结合时代条件变化,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不断增加全社会的生机活力。”这段关于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精辟论述,是指导我们突破旧的发展模式、建立新的发展模式的指南。当前,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学校发展模式从“规模牵引型”转变为“创新驱动型”。建立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是突破办学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是服务国家目标、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根本途径。

对高校而言,所谓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就是要以创新为动力,通过观念创新、科技创新、教育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实现学校发展由规模牵引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并不排斥其他要素对发展的贡献,而是强调要将学校工作的重点放在创新上,将学校发展的基点放在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上。建立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践科学发展观,具体工作中要力争在五个方面有新的突破:

一是在发展观念上要有新突破。要牢固树立人本发展观念、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走出“见物不见人”的误区,始终把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牢固树立创新能力是第一竞争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观念。要牢固树立各项工作都需要创新、每个成员都能够创新的观念,形成全面创新、全员创新的发展态势。

二是在科技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上要有新突破。要瞄准国家目标,通过创新基地、创新团队和创新管理等方面的建设,提升学校的原始性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为两化融合、军民结合、振兴装备制造业提供有特色、高水平的服务。部属高校要突出服务功能,成为“四个基地”:要以行业共性技术为科研重点,使学校成为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基地;要积极参与行业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制订工作,使学校成为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基地;要为建设军工文化、工业和信息产业文化服务,使学校成为行业创新文化建设基地;要继续推进与地方政府的全面合作,成果向市场开放,设备向社会开放,人才向企业开放,使学校成为“产学研用”合作基地。

三是在做强创新主体上要有新突破。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激励和促进一批年轻有为的教师脱颖而出,特别是集聚一批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建立科学长效的教师评价机制,把教师从繁琐的短期考核和非学术事务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潜心于学术和教学。对基础课和主干专业基础课设立教学荣誉奖,引导和鼓励教师在教学上创品牌。建立“教学团队”制度,形成新型教学组织结构。通过建设,形成以一流的学术大师和学术带头人为将帅、杰出的学术骨干为中坚、精锐的创新团队为主力的、强大的创新阵营。

四是在强化办学特色上要有新突破。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特色发展战略,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将办学的重点从扩大规模、拓展领域转移到强化特色、培育特色的轨道上来。总的思路是以“三航”(航空航天民航)特色学科建设为主线,集中力量,实现重点突破。要有所必为、有所不为,保持现有特色学科的领先地位,根据行业和科技发展需要,拓展现有学科面向,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和基础性学科,着力打造“三航”与信息化融合的新特色。

五是在创新人才培养上要有新突破。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人才培养必须领先。新型工业化的源头是自主创新,关键是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实现新型工业化,面临着国际分工处于低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等严峻挑战。这就更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战略。我们要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根本,把在人才培养上领先作为最重要的发展任务,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构建具有创新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培养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学校的体制机制建设要有新举措

创新体制机制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目标之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要取得实效,必须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支撑学校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加大制度建设和创新力度,力争在校园民主建设、学术管理体制、利益结构调整与激励机制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有新的进展。

校园民主建设要有新举措。要主动适应高校教职员工文化素质高、民主意识强的特点,充分尊重广大教职员工的主体地位,坚持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要创新校务和党务公开形式,健全充分反映师生员工意愿的校园民主制度。建立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事关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出台前的听证制度。保障教职员工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权利,并加强对校园民主发展的正确引导,积极有序地推进校园民主建设。

学术管理体制改革要有新举措。要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校长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新机制,正确处理党委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要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进行制度设计,重点是还权于学术,将行政管理部门以前代管的学术事务,交由学术组织来管理。党政管理部门要按照建设创新型、服务型部门的要求,为教学、科研等各类创新主体提供高效、有序、优质、快捷的管理服务。要充分发挥专家教授在事关学科专业建设、重要科研管理制度建设、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教师选聘等学术管理决策中的作用。要针对大学重在基层的特点,建立有利于基层学术组织在教学科研中发挥主体作用的体制,形成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互为制约和促进、协调运行的新机制。

利益结构调整和激励机制建设要有新举措。我们要从学校长远发展出发,跳出局部利益、部门利益、短期利益,从根本上增强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的动力。一要改革不利于创新发展的资源配置机制,建立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相结合的资源投入体系,将资源配置到发展快、效率高、效果好的环节中去。二要改革不利于激励创新的分配制度,在公平的前提下,按照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原则,建立基于创新者特点、能推动学校创新发展的收入分配机制。三要改革不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建设机制,把是否具有持续开拓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引进和培养、职称评聘等工作的重要评判标准。四要完善干部选用和考核体系,要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品行、崇尚实干、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原则,建立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干部选用机制。

反腐倡廉建设要有新举措。学校在转变发展模式的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需要一支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需要同心同德干事业的正气和政通人和的氛围。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学校科学发展保驾护航。要以教育、监督和制度建设为突破口,构建适应学校发展、具有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做到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作者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