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年英雄汉 今写新传奇

2009-02-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劲松 特约记者孟斌 通讯员魏国 我有话说

2008年国庆节,济南军区某集团军“英雄侦察连”的100多名退役军人,从全国10个省60多个县市赶到河南省驻马店市,齐聚一堂,实现他们分别20多年后的第一次大团圆。20多年来,从这个“英雄侦察连”退役的官兵,在市场经济的考验下本色依旧,用忠诚书写精彩人生。

为党和国家分忧

1996年3月,从“英雄侦察连”退役、已在乡政府工作10年的原二班战士付贵春,主动提出申请,自愿到一个“贫困村”当党支部书记。从此,他身先士卒,带领全村老少埋头苦干,通过近10年的努力,将村子治理成“专业运输村”、“生态文明村”,人均收入由过去的不足千元上升到5000多元,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

在这个退役军人群体中,和付贵春一样尽己所能,主动为党和国家分忧的人比比皆是。原侦察参谋郑建民用全部家产作抵押,办起河南省信阳市第一个汽车4S维修店,专门安排下岗人员就业。由于管理严格、技术配套、信誉良好,他的4S店越做越大,每年都要安排下岗职工20多人,上缴国家利税数十万元。

曾在河南禹州粮食系统工作的原八班班长戴国洲,为了其他同事不失业,主动提出下岗回乡当农民,办起奶牛养殖场,当年就收入上百万元。2006年,率先富起来的戴国洲以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短短两年,他带领村民办起禹州市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带领大家富起来。现在,村里新修了直达城里的水泥公路,建起乡村一流的敬老院和新校园。戴国洲常说:“为党和国家分忧,咱退伍军人义不容辞!”

荣誉不是索取照顾的筹码

原五班战士樊和派1997年从某县外贸公司下岗后,靠打零工维持生活。一些人知道他立过战功,说话有分量,想串联他去上访。樊和派说:“荣誉代表的是过去,不是索取照顾的筹码。正因为我打过仗、立过功,更应该珍惜荣誉,绝不给政府添乱。”

有功不居、生活低调,把自己看成普通人;不张扬、不贪婪、不闹腾,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这个退役军人群体的共同特点。当年的“英雄侦察连”连长、一等功臣孙英培自从脱下军装,从来不提“当年勇”。孙英培转业被安置到建材局,可没干几年,建材局改制成建材公司,后因包袱太重,在市场竞争中倒闭,孙英培下岗了。“英雄连长”、一等功臣成了下岗人员,有人鸣不平,上门串联他一起去上访。孙英培一听就跳了起来:“战场上打仗流血牺牲为啥?不就是为了祖国安宁和人民利益;国家实行体制改革为啥?不就是为了发展经济、国富民强;我们下岗只是暂时的个人利益受损,怎么能为此扰乱社会稳定的大局?”孙英培从五金商店买来钳子、扳手等工具,开起自行车修理铺,生意不错,日子过得很充实。他常说:“我靠自己的劳动生活,往饭桌上一坐,吃得香;往枕头上一靠,睡得甜。”

“我下岗了/工作没了/创业的机会来了……”这是原十一班副班长杨明达写在日记本上的一首小诗。在前线战斗时,杨明达全身烧伤达75%以上,被评为一等伤残。复员时,地方民政部门的同志告诉他:“你是一等伤残军人,一辈子什么也不用干了。”但杨明达不甘清闲,专门找到部队把一等伤残降为二等伤残,被安排进一家商场工作。2001年,杨明达和妻子先后下岗,民政部门把他列入救济计划,派人上门问他有什么要求,杨明达什么也不要,申请办了个营业执照,开起擦鞋铺。杨明达说:“人生没有跨不过的坎,活着就要活出骨气来。”

从“捕俘英雄”到“反贪尖兵”

“轰!轰!”2007年秋的一个深夜,沿海某城市的一宾馆客房发生爆炸,两张床被炸成碎片。所幸房内空无一人。后来得知,预订这个房间的客人在当晚临时调换了住处。遭人暗算的这位“客人”,正是被中央军委授予“捕俘英雄”荣誉称号的“英雄侦察连”原四班班长张柱兵,现任湖

北省人民检察院侦察员。这些年,张柱兵实现了从“捕俘英雄”到“反贪尖兵”的转变,参与破获10多起大案要案,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

与张柱兵有着相同的经历是原六班副班长梁艺,2002年转业时他毅然选择当一名危险性较高的缉毒警察。转业第一年,梁艺就成功破获一起特大制毒案。去年3月,有人提着一箱子百元大钞想拉他“下水”,梁艺将计就计,带领专案组顺藤摸瓜,成功破获一起制毒贩毒大案,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十名。

“经得起生死考验是英雄,顶得住各种诱惑也是英雄!”曾经数次带领这个“英雄侦察连”官兵出生入死的原侦察科长刘卫国由衷地感慨。这个英雄连队的100多名退役军人中,目前有1/4在党政机关和执法部门工作。多年来,面对各种腐蚀诱惑,他们履职尽责,在各自岗位上续写新辉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