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昆仑山下的新热土

2009-03-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瑟 我有话说

来到位于昆仑山脚下的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到处是一片春耕繁忙的劳动景象。不论男女老少都忙得不亦乐乎。

依提木孔乡22村农民买买提肉孜笑着说:“现在党对农民的扶持政策太好了,只要能吃苦就能致富。去年种大棚挣的钱不光盖好了抗震房,还买了辆皮卡车专门用来送菜。”

从过去经常出现不安定事件,到

如今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短短几年间,叶城县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验证了县委书记何利民的一句话:“维护社会的稳定,关键在发展社会经济,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让他们在日益富裕中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给他们带来的幸福生活。我们坚信: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能解决一切问题。”

特色林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支柱

翻开中国地图,在位于新疆西南,靠近西藏的地方就是新疆喀什地区的叶城县。这里自然条件艰苦,地理位置偏远,山高沟深,人多地少,是国家级贫困县。当新疆许多地方按照自治区“一黑一白”战略,依靠石油和棉花发展起来时,是依靠传统农业继续在贫困中徘徊,还是因地制宜寻找新的发展思路,成为叶城县一班人深入思考的问题。

经过一番深入调研,他们确定了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特色林果、畜牧业的发展方向。以萨依巴格乡为中心的50万亩核桃产业带、以依力克其乡为中心的20万亩优质杏产业带和以伯西热克乡为中心的10万亩石榴产业带经过几年努力都已形成,林果总产量近万吨,实现林果业产值6.64亿元,实现农牧民人均林果业收入1731元。今天的叶城县,已经成为新疆最大的核桃产区。

叶城县远离内地,远离乌鲁木齐市这样的中心城市。但它靠近新疆的和田地区和西藏的阿里地区,是新疆通往西藏阿里地区的交通枢纽。这种优势也被叶城县抓住,他们大胆提出发展外向型农业的设想,实施“百千万”工程。即培养扶持一百个面向国外,一千个面向国内,一万个在新疆从事农业产品销售的经纪人队伍。政府投资先后成立了12家进出口公司,去年累计销售各类农副产品近60万吨,出口占80%以上。

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办大事

2008年,叶城县共投入各项惠农资金达24787.7万元,其中1255万元实施了20个扶贫开发项目,帮助1527户7745人越过低收入贫困线,1625.24万元用于村级组织阵地、文化活动场所建设,11692万元建设抗震安居房9780户,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4606元,增收1126元。

恰斯米其提乡从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入手,为村民送知识、送资金、送健康、送技术。3个中心村投入资金3万元,维修扩建文化室、配备阅报栏、书架等,将总价值22.5万元的“万村书库”工程图书、电视、音像制品迎进“家门”。

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叶城县新建了文化中心、文化广场、财物广场、影剧院、体育馆、村文化室等城乡文化活动场所,实施了“万村书库”工程、“捐书惠农”、“电视进万家”等工程,让基层文化阵地牢牢地掌握在共产党的手中,成为教育和培养人们高尚情操的阵地。

这几日,铁提乡来了二十多位由技术骨干组成的科技服务队,他们结合自己的岗位大力开展了肉鸡养殖、蔬菜栽培、果树嫁接等多层次的科技培训,推动科技与农民、农业和农村特色资源的结合,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技术保障。

谈起这一切,县委书记何利民深有感慨地说:“我们每年都确定十件为民办的实事,着力解决人们关心的大事,让各族群众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真正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各族群众正是从这些事件中,从他们自己的切身感受中,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给他们带来的幸福生活,他们跟党走的信心自然更加坚定,民族分裂分子再想拉拢他们就困难了。这种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后认识到的,也是通过多年的实践后感到是切实可行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