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雪山峡谷的“红衣信使”

2009-03-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周皓 本报记者 任维东 我有话说

在滇西北的澜沧江峡谷,背靠白马雪山、面对梅里雪山,放眼望去,陡峭悬崖间挂着一条羊肠小路。那是一条极为坎坷的乡间邮路,有一位藏族女邮递员天天行走在这条路上。

她就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邮政所乡邮员尼玛拉木。

艰苦邮路履职责

1999年,尼玛拉木

接过老所长的绿邮包,从此每天背着二三十公斤重的邮包,徒步在雪岭峡谷递送邮件。

尼玛拉木服务的云岭乡邮路分3条,总长350多公里,走完一圈需要10来天。她服务的人口达5324人,投递路程最远的村子为41.5公里。

投递邮件的必经之路属于典型的气候垂直分布地带,她经常要在一天之内数次感受严寒和酷热,常常是汗流浃背地爬上海拔4000米雪山,又得忍受刺骨寒冷。

村寨分布在汹涌的澜沧江两岸,有一条邮路必须通过一条简易的溜索跨江到对岸。她每次送信到对岸,都必须溜索过江,至今已来回了800余次。不仅如此,落石、悬崖、野兽随时都可能构成威胁。为此,与通常的绿色邮政制服不同,尼玛拉木在邮路上总是穿一件醒目的红色外衣,遇到危险时便于求救。久而久之,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她为“红衣信使”。

优质服务为百姓

尼玛拉木怀孕九个月时还走在送邮的路上。老所长要她休息,可她总是说:“还能坚持,再跑两趟吧!”最后是老所长强行“没收”了她的邮包,自己去跑邮路,她才歇了下来。可是,产后仅过了20来天,她又踏上了邮路。

就这样,尼玛拉木把一条“山间邮路”走成了维系云岭乡5000多位藏族百姓的“心路”。

由于藏族名字都取相同的发音,翻译成汉语后就有很多重名的人。一次,拉木投送一封收信人为“查理桶村达瓦”的信,可村子里有20多个人都叫“达瓦”。她就挨家挨户地去问,从村里找到地头,再找到放牧的草地,终于找到了收信人。这以后,尼玛拉木就长了个心眼,她借和村里人拉家常了解情况,记下了谁在什么地方打工或者工作,建立了自己的资料库,再遇到重名的信件,投送起来就轻松多了。

投递班期是5天一班,一般的邮件送到村公所就可以了,但是大学录取通知书有特殊时限和要求,只要通知书一到,就必须马上出发,而且要送到自然村、投送到本人。尼玛拉木遇到的最艰难的一次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投递花了6天时间,她不断穿梭于乡镇和村子之间,最后在一个高山牧场才找到了这名正在放羊的考生。

如今她行程达10余万公里,不管环境多么艰苦,气候多么恶劣,从未延误过一个班期,从未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