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雪域高原鱼水情

2009-03-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罗旭 王国平 我有话说

2008年10月26日至28日,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风雪突袭西藏山南地区的错那县,积雪深达1.5至3米,道路、电力、通信全部中断。闻讯而来的驻藏部队官兵用推土机和装甲车开道,挖出“雪胡同”,引导救援的车队深入灾区展开紧急救援。

西藏高原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雪灾、洪灾、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危急情况年年都有发生。“50多年来,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解放军。”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说,“藏族同胞在危难之际,总能看到‘金珠玛米’的身影。”

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列确解释,藏语“金珠”为“菩萨”,“玛米”为“兵”,合起来就是“菩萨兵”。藏族同胞绝大多数信奉藏传佛教,经幡村村挂,转经筒不离手,意在祈求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菩萨兵”是他们给人民解放军最尊敬的称谓。列确说:“解放军为建设西藏、保卫西藏、发展西藏做出的功绩,就像喜马拉雅山一样高,就像雅鲁藏布江一样长。”

“让党的阳光撒遍雪域高原”

每一个双休日,在辽阔无垠的藏北那曲牧区,人们都能见到这样一道独特风景:数支身着迷彩服的骑兵小分队,翻雪山、涉冰河、穿草原,深入每一个牧民居住点,用藏、汉两语向群众耐心宣讲党的新政策和致富新信息……这些“迷彩骑兵”,就是西藏那曲军分区政策宣讲分队的成员,当地农牧民把他们誉为“幸福使者”。

原来,西藏海拔最高、最艰苦的那曲地区有上百个村庄不通公路,不通电话,至今仍有少数偏远牧区群众看不上电视。获取信息渠道的狭窄直接影响了当地农牧民的发展致富机会。12年前,军分区的“迷彩骑兵”由此诞生。12年来,军分区8支“骑兵分队”新老接替,专人负责,利用双休日和野外驻训等时机,走村串户向农牧民宣讲政策信息的任务从未间断,使成千上万农牧民摆脱了贫困。

为了更好地和藏族同胞沟通情感和思想,西藏军区的官兵们人手一本《常用藏语300句》。如今,在那曲军分区,有20%的干部能用藏语宣讲党的政策,90%的官兵会藏族日常用语。某山地旅还开通了24小时藏语热线,随时帮助藏族群众排忧解难。

从1952年西藏军区成立伊始,驻藏官兵就始终把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他们修建了西藏的第一条公路、第一所学校、第一座电站……累计创造了200多个西藏第一,把古老贫穷的西藏引上了文明富裕的道路,赢得了西藏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在民族地区,军队的形象就是党的形象,做群众工作就是做党的工作。”西藏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刘旭说:“人民解放军有责任充分发挥好‘宣传队’和‘播种机’的作用,不断将党的惠民政策送进千家万户,让党的阳光撒遍雪域高原。”

“爱的眼睛总能看到藏胞的困难”

1994年,因家庭贫困,直到9岁也没上过学的藏族男孩次仁顿珠一定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还可以迈进大学的校园。那天下午,在西藏军区某高炮团一连的篮球场边,独自玩耍的次仁顿珠引起了几名军人的注意。时任连长的肖有贵发动全连官兵帮助小顿珠一家,还费尽周折安排他上学读书,次仁顿珠的人生就此改写。

正因为饱含人间大爱,官兵们的眼里总能看到藏胞的困难,像次仁顿珠一样得到驻藏官兵帮助的人数不胜数。2008年1月的一天,驻藏某团拉练路过乃东县结巴村时,孤寡老人次仁多杰向官兵们招手问好。拉练结束,团长黄平专程来到老人家看望,了解了老人的生活困境。第二天,他购买了各种生活用品,带上团里的医生,再次来到次仁多杰家为他看病。此后,黄平每周都要看望次仁多杰,定期送去生活用品。他还自掏腰包,为老人搭建了一座3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购买了30只小鸡让他养殖,帮助老人慢慢改善了生活条件。2008年4月1日,当黄平再次来到老人住所时发现,墙壁出现裂缝,房子已不能再住。他当即找来建筑工人,自己出钱帮老人把3间房屋修缮一新。此后,十多名官兵又为次仁多杰过生日,一起吃生日蛋糕。“只有深怀对藏族同胞的爱,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才总能看到藏胞的困难,才能事无巨细,处处关心。”武警西藏总队政治部副主任高旭波这样对记者说。

“传播现代科技促进西藏全面发展”

几年前,日喀则市城南办事处曲夏村还是个典型的贫困村,人均年收入还不到1000元。2003年,日喀则军分区某部官兵把曲夏村作为定点帮建村。为了改变曲夏村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官兵们为村民建起沼气池,修上引水渠,并在乱石滩上“啃”出一条50多公里的简易公路,接通318国道。随后,又手把手教授村民科技种养技术,进行规模蔬菜种植和藏香猪养殖。如今的曲夏新村,群众生活富裕、交通便利、村容整洁、乡风和谐,2008年被定为日喀则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多年来,驻藏部队坚持因地制宜,积极传播现代科技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刘旭介绍,自2000年以来,西藏军区共设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援建点325个,在7个农牧区创建了8个科技种养示范基地,培育出66个“高原一号”农作物和果树品种,培养科技人员3万多名。全区共派出1000余支科技宣传小分队,深入400多个偏远乡村,280余座寺庙,为驻地群众和僧尼举办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讲座800余场次,放映科普影片600多场次,赠送科普书籍25万余册。捐资筹建“鱼水小学”、“爱民学校”152所,使数万名儿童重返校园学习。兴办“文化夜校”109所,帮助数千名藏族青年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掌握实用技能。部队各级医疗系统常年协助地方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免费开展民族医疗120万人次,送医送药6700余万元。此外,全区部队还出动兵力25万人次,机械车辆8万台次,先后参加了“一江两河”治理,布达拉宫广场扩建,日喀则大桥修建,兰西拉光缆施工和青藏铁路建设等100多项重点工程。

“西藏能够顺利实现从封建农奴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人民解放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西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吴英杰这样认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