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揽子计划:应对危机力保增长的中国韬略

2009-03-0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编者按

全世界都在聆听中国发出的声音。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向世界宣示了中国政府力保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彰显了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决心和信心,勾勒了我国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和前景。对此,代表委员们作了精彩解读。毫无疑问,一揽子计划展现的是应对危机的中国韬略。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主线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09年主要任务时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

【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委员

这条主线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是针对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而制定的。进入2008年下半年,很多多年未遇的变化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发生,影响逐渐由细微到显著:GDP、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增长缓慢,发电量、铁路货物周转量、全国财政收入、出口和进口增长率等指标出现负增长,企业经营困难加重……这一切的肇端就在美国金融市场,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导致我国外需急剧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这轮冲击波恰好与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积蓄的问题交织在了一起。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年均9.8%的快速增长,其中2003年至2007年又连续5年保持10%至13%的高速增长。这么快的增长速度,难免带来一些问题: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一些重要经济结构不合理……从而加大了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我国的影响已从沿海向内地、从出口行业向其他行业、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延伸。经济增长下滑过快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矛盾。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因此,全力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扭转经济增长下滑过快趋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成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主线。可以说,这条主线贯穿了当前的所有工作,是一切工作紧紧围绕的核心所在。正是以这条主线为指导,我们出台了包括4万亿元投资计划、振兴产业规划、推进自主创新、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在内的一揽子计划,打出了抵御世界金融危机的“组合拳”。

(本报记者王斯敏采访整理)

四大举措增国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政府拟新增1.18万亿元,实行结构性减税,扩大国内需求;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强科技支撑,增强发展后劲;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城乡就业,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解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佳贵代表

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这四个“大”构成了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四大举措”。

“四大举措”中,“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将“重民生”和“扩内需”结合起来,既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又可以为扩大内需作贡献。近年来,消费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下降,第一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也偏低――这说明消费需求不旺,不利于扩内需。现在提出要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就是在第二次分配中保障居民增加消费,使居民无后顾之忧。

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在今年就业压力加大、出口数额下降的困难情况下非常必要。新增11800亿元的政府投资规模近年来少有,力度远大于1997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所为。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其中蕴藏着一个重要思想,即促进结构调整:不仅要应对当前危机,还要注重长远发展;不仅要上规模,更要提高素质和上水平。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是处理当前保增长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中国经济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增加发展后劲,加大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增加核心竞争力。

“四大举措”之间相互关联:增加的政府投资主要投向社会保障的薄弱环节和推进产业振兴的自主创新项目,明确投资的方向和重点后,投资会更有效率。“四大举措”当前的作用是渡过危机,长远的影响则是保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升整体实力。

(本报记者张玉玲采访整理)

宏观调控促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9年主要工作任务第一条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强调指出“要坚持灵活审慎的调控方针,提高宏观调控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效果”;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解读】淮安市市委书记刘永忠代表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这些政策显示出政府进一步强调了对经济发展总体性和全局性的把握。今年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应变性更趋科学,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正确处理了三对关系。

一是“多支出”与“少索取”的关系。在应对金融危机时,财政的重要性不可低估。中央强调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刺激经济增长有非常显著的撬动作用。在财政多支出的同时,报告也提到了关于减税和税费改革的问题。减税实质就是减负,实际上就是“少取”,这是一项惠及人民群众及企业的民生政策,对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会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二是多贷与优贷的关系。应对金融危机挑战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是货币政策,从原来的“从紧”到现在的“适度宽松”的转变,反映了国家对货币手段的新认识。报告一方面提到要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同时又提到要优化信贷结构。新增贷款不是撒“胡椒粉”,报告明确指出,贷款要投向三农、中小企业等领域,这对在金融危机中苦熬的中小企业是一个利好消息。

三是产业发展与产业控制的关系。报告指出,要运用金融和信贷去调控产业发展与产业控制的关系,明确指出对“两高一剩”(高耗能、高污染及产业过剩)行业严格控制信贷投向。这与中央启动的4万亿元投资等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一脉相承,不仅对于上一轮宏观调控中对高污染行业的调控没有丝毫放松,而且,坚持了运用信贷的投向结构来倒逼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本报记者苏雁采访整理)

扩大内需保增长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解读】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兼首席科学家牛文元委员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该如何规避外界影响,达到GDP增长8%的目标?这个问题的答案,已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明确――扩大内需。

新一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与大家见面。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如何确保我国经济能够继续平稳较快增长,是各方关注焦点。

扩大内需很重要,但我们首先要了解扩大内需的方式。

我国政府扩大内需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主动扩大内需,简单地说,就是老百姓直接得实惠,比如家电下乡、发放消费券等等。而被动方式,则是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间接带动钢铁、化工等行业发展。

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发展起来主要靠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如果消费能力继续扩大,占到拉动GDP增长40%份额,我国经济就会走上健康、平稳、较快增长的道路。比如,西方国家每千人拥有汽车600辆,而我们不足50辆。城市人口的合理人均居住面积是35平方米,而我们只有25平方米。虽然我们暂时不能达到西方的标准,但我们只要稍微增加一点,就会对我们的经济增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报记者王豫斯采访整理)

强农惠农安天下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解读】驻马店市委书记化有勋代表

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5955亿元,比上年增加1637亿元,增长37.9%。解决了48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8.14亿,参合率达91.5%……温家宝总理以实际数据说话,展示了中国去年一年在“三农”工作上所取得的成就。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已成为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受此拖累,今年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也将会加大。针对“三农”工作任务的复杂性,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相应举措。

报告中提出,“要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并明确今年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7161亿元,比上年增加1206亿元。其中要取消县及县以下相关资金配套要求。此项措施含金量高,扶持力度大。

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增加农业补贴”,覆盖面宽,针对性强,必将进一步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而“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和服务能力建设”的措施,更是抓住了当前制约农村发展的要害。

(本报记者刘先琴、赵达采访整理)

转变方式上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今年要围绕保增长、促升级,重点抓好工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

【解读】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代表

温总理在报告中指出,“今年要围绕保增长、促升级,重点抓好工业结构调整”。这个论述很重要,既顺应了世界形势,也符合中国的国情。目前我国的GDP总量约占世界总量的6%,但就人均而言,我们所占的比例还很小,这说明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因此抓好汽车、钢铁、造船、石化、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很有必要。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是实现重点产业优化升级、经济结构最终合理的保证。温总理的报告指出,“科技创新要与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紧密结合起来。”当前,这种紧密结合是发挥科技创新重要作用的基础和关键。今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将达到1461亿元,增长25.6%,重点支持科技重大专项和一些带动力强、影响面大、见效快的项目,争取尽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

我国的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决定了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性,因此必须毫不松懈地加强。

(本报记者李金桀采访整理)

深化改革添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解读】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赖明勇委员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难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来破解;而进一步扩大开放,是赢得发展机会的必要途径。

改革是全方位的,三十年来,我们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后,我们还应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新的探索,争取新的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特别是入世以来,我国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对外开放跨入一个新阶段。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自由贸易区成为WTO框架下国际经贸形式的新趋势。2006年,我国商务部提出了自由贸易区构想。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施自由贸易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并写入“十一五”规划。截至2008年10月,中国已经签订了7个自由贸易协定,可以说,过去的30年中国不仅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而且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并以灵活的姿态开展国际经贸关系,不断开拓新的增长点。

(本报记者王斯敏、肖国忠采访整理)

促进就业惠民生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要集中力量办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解读】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津粱代表

每一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民生的内容,都是关注的焦点。在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用比往年更长的篇幅、更具体的内容,来谈如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令人印象深刻。我数了一下,报告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容具体分解为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8个方面,党和政府对于2009年民生工作的考虑,可谓详尽、透彻。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内容显示出党和政府将把今年民生工作主要的立足点放在促进社会就业上。420亿的中央财政投入是历年来最多的,而像零就业家庭、农民工、大学生等几大类的就业人群,报告不仅都写到了,还提出了不少操作性很强的政策措施。例如,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给予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参军入伍,给予学费补偿和代偿助学贷款。

面对经济下行,我们在改善民生方面到底该怎么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答案很详细,让我们更有信心。

(本报记者甄澄采访整理)

政府建设得民心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提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特别指出“今年政府投资力度大、新上项目多,要确保监管到位,绝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绝不允许利用扩大公共投资为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

【解读】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王积权代表

今年政府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扩内需、保增长,为此将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从表面上看,这是中央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实际上,在落实与执行过程中就变成了对各级地方政府依法行政能力的全方位考验。

如何操作才能实现中央投资的总体目标?报告中的“两个绝不”就要求我们各级政府一定要充分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提高自身决策水平和决策能力,对每一个项目、每一笔投资进行甄别,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政府重大决策的形成和执行都要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决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配套。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制度规范政府决策、执行和监督行为,保障国家发展总体目标实现。从政府信息公开、招投标、审计、监督等每个环节入手,坚持依法行政,转变工作作风,预防腐败,各级政府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都要得到有效的监督,做到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

(本报记者王晓樱采访整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