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

2009-03-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高建进 我有话说

在海西建设的征途中,福建省社科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深入研究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努力推出一批有理论深度、有创新价值、有实践意义、有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同时积极发挥桥梁纽带、组织协调、咨询服务、宣传普及功能,群策图发展,谋智为海西,把福建

社科界努力打造为海西建设的思想库、智囊团和宣传队。

有为才有位。福建省目前的高校数、社科人员数在全国虽属于“小省”,但正逐步成为具有较强社科竞争力的“强省”。今天,福建省社科界的学术队伍之壮大、学术气氛之浓厚、学术思想之活跃、学术创造力之旺盛、学术成果之丰硕,都是前所未有的。在开创繁荣发展的新局面的同时,福建社科界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正确方向保障学术发展

开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新局面,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近年来福建省社科联的工作表明,只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才有可靠的思想保证,社科界的团结稳定才有坚实的政治基础。

开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新局面,必须坚持党委和政府的领导,紧紧依靠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团结协作。

长期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对哲学社会科学高度重视,把繁荣发展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事关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工作。省委、省政府不仅逐年增加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投入,省领导还多次深入省社科联开展调研,出席社会科学季谈会,参加社科界的各种会议和活动,看望慰问社科界专家学者。2007年11月,福建省委发出了《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意见》。《意见》指明了做好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方向和途径,全面部署了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是今后一个时期繁荣发展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性文件,给全省社科界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福建省各级社科联组织建设得到了完善和发展。目前,已经有省级学会156个,民办社科研究机构14个;9个设区市成立了社科联,拥有市级学会400多个;6所高校和42个县(市、区)也相继成立了社科联。各级党委和政府逐步加大了对社科联的投入,配备了编制,使各级社科联的工作和活动得以有效开展。

开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新局面,必须充分发挥社科联“联”的优势,以宽广的视野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和优化配置。社科联的特点是“联”,优势在“联”。只有做好“联”的文章,社科联的工作才能形成合力、充满活力。福建省社科联作为省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联系着福建省高校、党校、社科院、讲师团、党政部门研究机构等五路大军,担负着联络、组织、协调和服务社科界的职责。近年来,福建省社科联按照优化配置、整合资源的要求,强化“联”的工作,在做好与各学会、研究会、协会和设区市、高校社科联联合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自然科学工作者、省外社科界、境外社团的联络与合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调研工作和学术交流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在“联”字上做文章,在“联”字上拓展工作视野,充分发挥特点和优势,使得福建省社科联的工作充满了合力、活力和生命力。

第十次福建省社科界“社会科学在你身边”咨询服务活动

学以致用推进学风建设

开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新局面,必须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以服务海西建设为主攻方向。

研究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问题,并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回答,这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职责,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些年来,福建省社科联充分发挥社科界的人才和智力优势,努力整合科研力量和学术资源,通过举办社会科学季谈会、建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研基地、开展“双百活动”、组织重大课题研究等活动,引导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投身海西建设的主战场,取得了一批优秀调研成果,为加快福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贡献聪明才智。

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福建省社科联与省委宣传部先后联合组织开展了“百名社科专家老区行”、“百乡镇调查”、“百家民营企业调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百村调研”、“海峡西岸和谐文化调研”等大型系列调研活动。几年来,参加调研的专家学者达1000多人次,足迹遍布全省9个设区市,数百个乡镇,1000多个村,数百家企业,走访农户数千户,先后提交了116份建言,54份“三农”问题研究报告,13份民营企业专题研究报告,105个民营企业描述,23份新农村建设专题研究报告,41份和谐文化建设研究报告,提出了许多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调研成果为海西建设提供了决策咨询,充分发挥社科理论界的“思想库”作用。

为了给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提供建议和参考,近年来,福建省社科联举办了44场社会科学季谈会,省内外数百位专家学者在会上积极建言献策,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参加会议,听取专家意见。社会科学季谈会成为省委、省政府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重要渠道,在全国各省区市产生了重要影响。福建省委主要领导称赞专家们善于从理论上研究思考问题,层次高,有深度;注意结合福建的实际研究问题,所提的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于拓展思路、探索深层次的问题十分有益。

同时,福建省社科联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单位分别在邵武市、晋江市、上杭县、漳浦县和罗源县建立了五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研基地,开展系列专题跟踪研究,取得了《福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建立“对台工作先行区”:加速福建全面建设小康的战略选择》等一批有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事实证明,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立足国情省情,立足当代,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不断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社会科学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社会科学的发展道路才能够越走越宽广。

“当前,福建全省上下正在积极投身于建设‘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的伟大实践,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迫切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做出科学回答。”福建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陈必滔这样对记者说。他表示,福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紧紧围绕海西建设大局,关注“两个先行区”建设实践,把深入研究和回答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运用科学方法,认真思考探索,努力推出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当前,在坚定信心、推动发展方面,福建社科界正深入研究如何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把握经济形势,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妥善应对经济危机,在“危”中求“机”,转“危”为“机”;深入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福建既有的基础、优势和条件,继续坚持“好”字当头谋发展、改革创新谋发展、以人为本谋发展、统筹协调谋发展,在攻坚克难中把握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赢得发展先机,形成持续领先的态势。为了实现科学发展,做到解放思想求先行、以人为本求先行、“好”字当头求先行、持续运作求先行,福建社科界正深入研究如何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解放思想中奋勇当先;深入研究如何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落实在海西建设的实践中,坚持着力民生、着力民心,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以民心的凝聚推动发展先行;深入研究如何在推动发展中强化“好”的意识、坚持“好”的标准、运用“好”的方法、把握“好”的要求,特别是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结构调整等方面下功夫,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有效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体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深入研究如何围绕全局持续运作、准确站位持续运作、依法依规持续运作、注重实效持续运作,以持续运作的实效来保证发展先行。在发挥优势、先行先试方面,福建社科界正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福建改革开放30年形成的“活、和、创、韧”的基本经验,更好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方式,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深入研究如何顺应两岸形势的积极变化,全面贯彻中央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依托“五缘”优势、拓展“六求”作为,从福建的特点和优势出发,积极探索和创造更多的合作形式,力争先行先试国家有关对台政策措施,在两岸交流与合作中展现更大作为、发挥更大作用,更好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服务祖国统一大业。

纪念福建省社科联恢复活动三十周年大会暨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 

开拓创新营造学术氛围

开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新局面,必须贯彻“双百”方针,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

近年来,福建省社科联组织了五届福建省社科界学术年会。共设立五个主题论坛和88个专题论坛,收到论文近三千篇,内容涵盖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领域,400多位专家学者在年会上作了学术报告,数万名机关干部、高校师生和各界群众参加了学术年会活动,影响广泛,充分展示了学术文化的魅力,促进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他们还举办了六届“东南论坛”,一批知名专家应邀作了主题学术讲演,主讲专家与听众进行了学术对话和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为促进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与合作,福建省社科联主办或参与组织了“两岸共同市场高端论坛”、“海峡两岸五缘关系学术研讨会”、“闽台文化与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等近百场高层次的学术研讨活动,形成两岸学术交流的良好态势。

利用福建地域和人文学科的优势,福建省社科联组织有关单位和学会,围绕“建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形态”、“在改革中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严复与近代化学术”、“闽方言流变”、“中国饮食文化”、“汉民族研究”等热点问题,开展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活跃了学术气氛,为推进学术繁荣和学科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这些活动为全省社科界搭建起学术交流平台,努力营造出民主、宽松、和谐的学术文化环境,鼓励在学术领域研究与探索,提倡不同学派、不同学术观点进行相互切磋,倡导充分说理式的批评和争鸣,促进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新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激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勇于探索真理、发现真理、发展真理。正是这些富有成效的举措,使福建社科界涌现出不少精品力作,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

创新是一切科学研究的灵魂和本质要求,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要不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必须坚持开拓创新,以新思路开创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福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继承借鉴,又焕发创新精神,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当前,福建省关于台湾问题和“一国两制”研究的一系列成果,居全国领先地位。如汇集全省历史、宗教、图书情报与文献、古籍整理等多个学科数十位专家学者潜心研究多年而成的《台湾文献汇刊》(全套一百册),在海内外产生重大影响,荣获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别奖,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时将此书作为重要礼物赠送给耶鲁大学。福建省专家学者在财政、统计、会计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卓著,不仅在全国学术界有很高地位,而且许多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被国务院及有关部委所采纳,成为党和国家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1999年在首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评奖中,福建有6项成果获奖,名列全国各省市区第二位。

“这些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从理论武装到学术研究,从社会科学规划管理改革到学会、研究会建设,从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到学术理论刊物出版,从利用本省资源到充分发挥省内外社会科学资源,从扶持福建省优长、特色学科到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相得益彰,从巩固原有工作阵地到开拓新的工作领域等许多方面,都蕴含着创新的机遇和条件。只要不断开拓思维空间,创新的思路就会不断涌现出来。”陈必滔书记这样表示。

近年来,福建提出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目标,迫切需要社科工作者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方面去努力,其中理论创新是先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理论创新中负有重要职责。福建广大社科工作者正以全省人民建设海西的生动实践作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作为理论创新的动力,以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理论创新的目的,不断拓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视野,扎实推进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

陈必滔表示,当前,福建社科界一要继承前人、立足省情、着眼当代、面向世界,努力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从昂扬奋进的先进文化中、从健康有益的外来文化中汲取思想精华,大力推动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二要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积极扶持一批具有原创能力、推动理论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学科,积极扶持一批具有较强对策研究能力、对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学科,积极扶持一批立足学术前沿、注重前瞻性研究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三要广泛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先进科研手段,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四要大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积极扩大对外学术交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海西建设的伟大成就更多地推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风采,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文化外交和学术外交中的重要作用。五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组织和管理体制,用机制整合力量、凝聚人心。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对已经建立起来的各种平台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认真的总结和提高,使规划体制、社团管理体制和评价激励机制更加适应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积极营造鼓励理论创新的社会氛围和体制环境,切实调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社科联主席唐国忠表示:历史经验表明,越是社会处于重大变革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挥的作用就越突出。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是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大有可为的时代。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在海西建设的壮美征途中,福建省社科联要进一步抓住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奋力先行,努力推动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实现新的更大发展,为把海西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图片由福建省社科联提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