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进一步扩大农村内需

2009-03-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宋晓梦 我有话说

为了研究扩大农村内需的对策,今年2月,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与该校农业经济学的教授们在广西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如何进一步扩大农村内需,提出了五个“并举”,受到温总理的重视。

扩大农民工

城市就业与农村就业并举

记者:你们在专题调研中提出,要想扩大农村内需,就要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工的就业机会。但怎样才能扩大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呢?

瞿振元:2008年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中对各类企业一刀切的用工政策,加剧了中小企业的用工难度,不得不削减用工数量,每个企业削减用工看似“小数”,汇集起来却成了“大数”。为了扩大农民工的城市就业,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让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享受额外用工政策,并对此进行补充立法。

在扩大城市就业的同时,要积极创造农村地区就业机会,加大对县域经济、农村地区产业建设的支持力度。例如对农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返乡农民创业等加大信贷优惠、项目补贴等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建立农民返乡创业基金,加大对技能培训、农村职业学校的支持力度等等。

加大农村资金投入与阻止农村资金被“抽血”并举

记者:近几年,中央财政大幅增加“三农”投入,效果如何?哪些方面尚需完善?

瞿振元:一方面深受农民欢迎,另一方面急需继续增加。因为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依然处于历史低位。在中央财政支农结构中,用于支援农业生产、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科技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都很小,这些关系农业生产能力建设的投入亟待加强。

另外政府必须采用干预手段,扭转农村资金被“抽血”的状况。2003-2007年农业存款增加了90%,但农业和乡镇企业贷款在金融机构贷款中的份额却从7.13%下降到4.96%。2007年全国县域信贷资金流入城市1.22万亿元,其中大多流入房地产等投资回报率高的产业。农村贷款因回报率相对低、风险较大、成本较高等原因,金融机构积极性不高。农民贷不到款,有些人只好向民间借高利贷。

我们认为,政府的干预措施可以包括:保障信贷资金的农村投放比例、降低农村贷款门槛、丰富农村信贷种类等三方面,并出台政策,加大农村地区信贷资金的可获性,对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户创业、生产、生活贷款实行利率优惠和财政贴息,以此扩大农村地区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强化资金杠杆效应与弱化资金替代效应并举

记者:发放消费券对扩大农村内需作用大吗?

瞿振元:普发消费券是一个虽受欢迎,却消费刺激效应有限、且财政成本较大的措施。尤其在储蓄倾向较高的东亚地区更是如此。发挥财政和信贷资金调动民间资金的所谓“杠杆效应”,才是提高财政信贷资金利用效率、扩大内需的正确思路。我们现在的“家电下乡”、“农机购置补贴”、“沼气池补贴”等措施,不仅能够发挥较好的杠杆效应,还有促进生产、环保、提高能源利用率等作用。值得重视的是农村安居工程。造新房是农户最舍得支出的消费项目,也是政策最容易在农户层面发挥消费杠杆效应的项目,往往具有1份财政信贷资金投入,便能直接带动3倍以上民间资金投入的补贴效果。我们在广西调研发现,农民对建房补贴的反应十分热烈。

激活农民收入流量和农村收入存量并举

记者:不过,对于农村扩大消费的“钱从哪里来”这一问题,人们还是心存疑问。

瞿振元:说到钱从哪里来,人们总是盯着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忽略农村民间资金。以农民目前年人均纯收入估算,全国农民的年纯收入流量约3万亿元,现有的实际消费水平在2.5万亿元左右,扩大消费的余地相当有限。但农村地区多年积累的储蓄存量是比较可观的,银监会资料表明,2007年各级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这四类主要涉农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余额约5万亿元。如果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激励政策,激活其中部分储蓄,用于扩大农村消费的话,其经济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前面提到的农村安居工程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扩大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并举

记者:您怎样评估农村消费的主要倾向?

瞿振元:目前我们把关注点主要放在扩大生活消费,其实也应高度关注扩大生产消费。根据国家统计局投入产出表数据估算,一年的农业生产消费就达到1.6万亿元,如果算上农村乡镇工业、第三产业,生产消费数值会更大。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任务很重,年久失修、配套不全等问题很突出,如果我们狠抓一下这件事,把今年作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年”,并连续抓几年,既能吸纳大量农民就业,又能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