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你们诠释“责任”,带给我们感动

2009-03-1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故事各有不同。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代表不同的人群,采集各样的民意,书写各样的故事。

然而却有相同的情怀

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足见每一位委员的赤诚。这一份赤诚,是因为他们深感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而我们则时常为此感动。

采访政协的本报记者有着太多的感悟和心动。今天,会议即将胜利闭幕,就让我们献上这些文字,为委员们送行。

一份感动一个启示

本报记者李蕾

作为一名年轻记者,又是初次上会,政协报道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神秘:名单上委员的“来头”都不小,动辄就是部长、企业家、知名专家;委员们关注的问题个个关系国计民生,离我的小世界那么近又那么远。如何在会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自打接到上会的通知开始,我心里就充满了迷茫和焦灼。

3月1日,政协开幕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常委、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李羚委员,曾经扮演宋庆龄的她在戏外也一样的平和儒雅。当被问到担任政协委员的感受时,她将自己的一个感动娓娓道来。2004年两会期间,她和几位女委员利用休息间隙,来到住地附近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北京爱心小学。看到的却是条件十分艰苦的学校,一到六年级的学生全都挤在一间教室里。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李羚眼中充满了怜爱:“孩子们眼巴巴地望着我们,纯真的大眼睛真让人心疼!”她当时就想为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做点什么。通过对打工子弟学校的办学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她提交了一份提案,指出:“这些学校大都面临资金短缺、校舍简陋等困境,在创办、运营等方面急需政府的扶持。”

“后来我听到了好消息,我们的呼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有利于打工子弟学校办学的政策陆续出台。”2008年,按捺不住牵挂的心,李羚又一次来到那所学校。这时候,孩子们已经搬进了石景山区一处宽敞明亮的校舍,教室里还挂着她和几位委员的照片。孩子们见到了照片上的李阿姨,灿烂的笑容仿佛春天里的花朵。

“当看到孩子们笑脸的那一刻,我内心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参政议政、心系民生,这就是一名政协委员的神圣职责。”李羚委员语重心长地说。听到这里,我心中也一颤,与政协委员一样,我们上会记者也有神圣的职责,那就是以敏锐的视野和真情的文字记录委员们为国计民生四处奔走的身影,传播他们充分调研论证后产生的真知灼见,体悟他们认真履职的共同心声。委员和记者,我们的核心目标都是一样:让我们的国家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向勤勉务实的委员们致敬

本报记者王斯敏

三八妇女节下午,部分政协委员和青少年联欢现场。

她站在那儿,肤色微黑的脸上笑靥如花,一条假肢静默地支撑起她的躯体;一身鲜红的运动装上,“中国”的字样闪着微光。

一打听方知,这位名叫张小玲的委员是来自广西钦州市的一名残疾人运动员。现年52岁的她,曾经创造了残奥会乒乓球五连冠的辉煌,2008年,她又作为年龄最大的参赛者,在北京残奥会上为中国代表团勇夺一枚铜牌。

活动结束,我们聊了起来。“虽然我是一名连任两届的老委员了,可是,总觉得有很多新鲜的知识需要学习。我很珍惜每一次小组会,总想专心地听一听,和大家讨论讨论,把政协委员的职责履行好。”张小玲说,她知道自己文化底子薄,所以这些天总是学习到很晚――“尤其是政府工作报告、政协工作报告,我都会拿来一字一句地读,只有吃透了、拿准了,参政议政才能有效果,才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看了她今年的九份提案,每份都翔实细致、殷切朴实,依旧是为她所关爱的孩子、残疾人、弱势群体建言献策。而她每夜都克服身体不适静静学习、书写提案。

其实,这种虚心学习的劲头,这种献务实之策的作风,在很多委员身上都显露无遗――

21世纪饭店,科技组小组讨论结束。两位委员站在楼道里,手拿两份提案,饿着肚子讨论了很久;

广电国际酒店,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李世济手持着一柄带灯的放大镜,逐字逐句地细看其他人的大会发言材料,不时翻折一页,微微点头;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研究所所长柯惠新被记者们公认为“最虚心好学的委员”。她笑称自己的提案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从社区卫生、市容市貌到城市交通,她的关注点总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一点一滴的感动,一丝一缕的珍藏。透过委员们的认真与勤勉,能感受到他们心中火热的建言热情。采访两会的日子是紧张劳碌的,但是,一想到他们,总能唤起记者继续“战斗”的干劲。委员们,向你们致敬!

抢着发言的委员们

本报记者肖一

跑了多天的政协小组讨论会下来,我对政协委员们讲话的激情、理性、务实印象颇深,也有感于那种敢言直言、敢说问题的民主之风。

作为两届全国政协委员,陈建功对记者谈到,今年最大的感受就是“民主之风更浓了”,“讲真话,讲实在话,讲建设性的话;不讲虚话,不讲奉承话,不讲不痛不痒的话。”――这是多位委员的感受。

委员们的热情、激情令记者印象深刻。中途不休息、会议超时是常有的事。韩美林委员和冯骥才委员经常是边吃饭边聊,聊着聊着忘记了午休时间。他们说,“怕一休息就打断了当时说话的思考和那种表达的冲动。”还记得听会时亲见的一幕:冯双白和谭孝曾两位委员几乎同时要发言。谭孝曾委员见状赶忙抢着说:“请把发言的机会让给我,我非常想表达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会上,多位委员都抢着发言,常常是这个还没说完,那个就有感而发地说“这个问题我想插一句”。委员们都说:“我们都特别珍惜这个发言的机会,作为委员,我们必须说出我们该说的话和心里想说的话。”

“直奔主题、直中要害、直截了当、直表民意。”来自基层的王川平委员的总结。覃志刚委员也说:“我们讨论的特点是没有多余的废话客套话,讲成绩的少,关注问题的多,揭露问题、批评问题也非常直率。”

政协委员们相互之间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融洽地、直率地讨论交流,为了解决祖国大家庭的事,出出主意,反映真实问题,给政府提个醒儿。“说错话不要紧,但要说真话,敢揭露问题,还要讲有理有据的话,政协委员不能说正确的废话和没有意义的套话。”詹祥生委员说。来自基层的他认为“我们的职责是对政府多一份提醒,多一份民主监督”。

记者感到,今年政协一大特点就是会风更加高效务实,发言更理性务实,委员们不是有感而发,而是经过深入调研、认真思考之后的看法。每一份提案可能只有几页纸,但在背后委员们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来自湖北的王林委员说:“作为政协委员,一年中的大事主要是交几份有分量、对百姓对国家有益的提案,有深入调研认真思考后说的话才更负责任、更有分量。”

发出来自基层的声音

本报记者王豫斯

“今年两会上,这样针对性强,有想法的高质量提案越来越多。关乎时弊的意见,往往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欢迎。”作为一名老政协委员,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授梁晓声对今年两会的感慨颇多,在他看来,政协参政议政的能力正在加强,而委员们也越来越多地关注民生,提案的指向性愈加明确。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政协的作用在不断加大。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不断加强,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愈加明显。“从两会的表现上来说,以前,我们政协的同志来自于不同的界别,总是从本界别出发,提出在各自领域熟悉的问题,但这样有个缺点,就是这些委员的视野容易被局限,导致忽略那些弱小的声音。”在梁晓声看来,那些“弱小”的声音,却反映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以前两会上,农民工代表的数量不多,来自基层的工人委员也很少,而他们却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如果我们的委员们只从自身的本职工作出发,没有这种大局观的话,那么谁来为他们发声呢?”令他欣慰的是,近年来,这些情况正在改观。来自基层工人和农民的代表、委员数量正在增加,为广大民生奔走呼吁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在提案的落实上,梁晓声委员也看到了新变化,“合理的意见被采纳的速度加快了。”梁晓声告诉记者,在前几届两会上,一个提案要提很多年才会有结果,“当时,我总在鼓励其他委员们,有的意见,需要‘坚持不懈’地提,那样才能见效。因为我们的国家太大,各种意见太多,有的东西政府不大可能一下子考虑到,但是最近的两会,我们有关民生方面和发展改革方面的提案往往很快就会有反馈意见,这是我们很乐意看到的。”

经过60年风雨,与祖国同龄的政协制度更加完善,梁晓声委员相信,在未来的两会上,会有更多的委员讲出自己关乎时弊的看法,“我们会更多地说出来自基层的声音,说出一个政协委员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思考。”

我们政党制度的民主特色

本报记者倪迅

“我代表民革中央发言!”“我代表全国工商联发言!”“我代表民建中央发言!”“我代表九三学社发言!”

3月7日下午,正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大会,厉无畏、沈建国、李谠、张桃林委员的发言,第一句话就吸引了西方记者的注意。他们原来只知道中国有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后来知道了中国除了执政党,还有世界上别的国家没有的参政党,有八个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而今天,这一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全国政协大会上那么具体、真实而又形象地展示在他们面前,怎么能不触动他们的新闻神经?

连日来,过去因为不了解而多少有些看不起中国两会的西方记者,如今却苦苦地守在会场内外,等候采访我们的政协委员;西方各大媒体以超乎寻常的兴趣报道中国的两会,关注中国的政协。对这种情况,社科界小组讨论会上,有委员说:“这表明,我们的政党制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民主的政党制度。这种政党制度,有我们独特的优越性。”一些外国记者说,现在要以新的眼光重新认识中国的两会了。

民主党派的政协委员们,都把同中共中央领导同志面对面的讨论看做是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的重要活动。一年一度的全国政协全体会议,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形式,更是各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民族各界别人士就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发表意见、建言献策的重要平台。会议期间收到的大会发言、提案和反映的社情民意,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政协委员总是占相当的比重。

是的,中国的两会,中国的政党制度,展现的是正在朝气蓬勃地发展着的中国民主的特点和优点。

当国歌唱起来的时候

本报记者李韵

按说,像我这个连续五年参加两会报道的老记者,对开幕式这样的程序性报道已没有什么新鲜感了。然而,今年政协的开幕式上,我还是激动地落泪了。当全体与会者齐声高唱国歌时,我落泪了。

思绪随着铿锵的节奏迅速而准确地锁定在过去的几个时间点上。

我想到了1997年6月23日-29日,本报《聚焦》栏目的话题就是“唱国歌”。当时还约请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宣传部长李汉秋写了一篇言论。他在文中介绍,在1994年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就提出《关于在人大、政协等重要会议开幕时将奏国歌改为唱国歌的提案》。他还首次建议为国歌立法。

我想到“5・12”汶川大地震中那个被称为“国歌男孩”的许中政。这个9岁的男孩在黑暗的废墟中领着同学们一起大声地唱国歌,用歌声相互鼓励战胜黑暗与恐惧,彼此用国歌激发生命的力量。歌声穿过废墟传到正在抢救的消防官兵耳中。孩子们得救了,是国歌救了他们。

我想到了2008年9月29日,也是在人民大会堂,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国歌也曾嘹亮地响起,那是一场6000人的大合唱,那一刻泪水模糊我的双眼。

国歌唱起来了,代表委员们的激情也迸发出来了。“前进!前进!进!”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大声唱出的国歌,不仅让代表委员们充分认清自己的职责,积极参政议政,而且也向全国人民传递了一种信心。

耳目一新的观点

本报记者王庆环

两会向来是观点云集的平台。今年的两会,委员们除了观点,还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提出了不少点子,让人耳目一新,颇受启发。

印象最深的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庆云委员的点子:扩内需就要尽快增加社会短缺的包括商品和服务在内的供给品,如医疗服务、家政服务。以前想到扩内需,第一个冲动就是买东西,其实买服务也是一种扩内需,而且还带动了就业。

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委员、教育长李兴山委员的点子很是关乎民情:建议在考核指标上将GDP增长速度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挂钩。是啊,GDP再怎么增长,如果自己的腰包还是瘪的,那幸福感不会太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校长钟志华委员虽然身为院士,关心的却是小小螺丝钉的创新:科技创新不能只盯着新奇特,一些关键零部件如轴承、螺钉,看上去不重要,其实是基础性的东西。联想到一位收割机厂厂长曾对记者抱怨:“我们的收割机不如国外的收割机,是因为国内的零部件质量不如人家。”看来,钟志华委员说的可不是小问题。

今年委员们尤其在“4万亿元怎么花”上点子多。江西师范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王东林委员的点子是:多往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农田水利保护上花些钱。“种树、种草,治沙、治荒漠,环境好了,许多农民工也因此有业可就了。”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委员们的点子,真好!

难忘两位政协委员

本报记者肖国忠

今年有两位政协委员让我印象深刻:一位是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何星亮委员,一位是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委员。

何委员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他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锲而不舍的“鼓”与“呼”。记得去年,在向记者展示他关于保护新疆“坎儿井”的提案时,那厚厚一大叠文稿让记者着实吃了一惊:里面详细记录了“坎儿井”的来龙去脉、历史意义、现实困境。尤其是看到何委员声情并茂的述说当年“坎儿井”掘井人的艰苦、悲壮和荣光时,记者更对这位委员的强烈责任感肃然起敬。今年两会,何星亮委员同样带来了厚厚一大叠提案,从“文化自觉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再到“精心打造‘中国模式’”,何委员的每一个提案都经过了详细深入的论述,让人信服。

法学专家侯欣一委员对法治理想坚持不懈的坚守,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连续两年,侯委员提供给记者的提案大都离不开他最熟悉的法学领域,但又不仅仅停留在法学理论层面,而是更多地面向现实、面向实践。侯委员认为,提出的观点只有深入浅出、贴近实际,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也才算是尽到了一个政协委员的职责。比如去年,当侯委员首倡设立“宪法节”时,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媒体争相报道,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今年,侯委员有关“尽快制定《人民调解法》”和“司法机关应以司法考试替代公务员考试”的言论甫一出台,又是应者如云。

何星亮委员和侯欣一委员是众多代表和委员的缩影,事实上,尽职尽责、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体现在每一位代表委员的身上,他们带给我们的感动无处不在……

从大会发言想到的……

本报记者殷泓

2008年3月9日,李君如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时说,人民政协制度具有独特优势,在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大有可为……他们的提案和报告,敢说真话,切中时弊,而且有真知灼见。

一年之后,言犹在耳。2009年3月8日上午,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当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邵鸿委员作完题为《改变行政化趋向推动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发言后,记者的脑海中不断闪现着李君如委员同样在这个共和国最高议事殿堂中说过的那段话。当邵鸿委员发言后,返回座位时,台下委员们的掌声依然不断。

后来,记者与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委员聊起了邵鸿委员的这次大会发言。张倩红委员的评价有点出乎记者的意料。她说,发言的确很好,也很精彩,但对于教育领域的人来说,内容并不新,也不全面。实际上对于高校行政化的问题,国家和教育部非常重视,也已经开始有所作为。

记者不免陷入迷惑:发言仅是一家之言,还是代表着政协委员们的共同心声?仔细品味李君如委员的那段话,记者心中豁然明朗――各抒己见,参政议政,不正是人民政协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吗?

3月11日本报两会专版“我爱你,中国――知识界代表委员寄语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受关注。

本报记者程伟光摄

全国政协委员王梅祥认为,要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在文艺界联组讨论会上,王红阳(右)、刘荣玉委员就农村卫生医疗建设交换意见。

本报记者高腾摄

3月7日,在文艺界联组讨论会上,邰丽华委员在手语翻译的协助下听取其他委员发言。

本报记者高腾摄

3月7日,民族界委员举行联组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杨一奔(纳西族)委员在发言。

本报记者赵洪波摄

3月5日,在贵宾楼饭店,来自港澳地区的委员们得到了由文化部艺术司、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共同出品的建国60周年献礼歌曲《国家》光盘。

本报记者高腾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